这首诗《野望》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山水画卷。
首句“江水不可越,扁舟浮夕阳”,以江水与扁舟为引子,夕阳西下,画面静谧而富有诗意。江水仿佛不可逾越,扁舟在夕阳中轻轻漂浮,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超然物外的意境。
接着,“高秋露寥落,远树出毫芒”两句,将视角转向天空与远方。高秋时节,露珠稀疏,远处的树木在夕阳余晖中显得格外清晰,如同细小的光芒,展现出大自然的细腻与壮丽。
“涧水清兼浊,山苗绿映黄”则描绘了山间溪流与植被的景象。涧水既有清澈的一面,也有浑浊之时,山上的幼苗在阳光照耀下,绿色与黄色交织,展现出自然界的丰富与和谐。
最后,“渔翁岂招隐,何待唱沧浪”两句,借渔翁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渔翁并非特意选择隐居,而是自然而然地融入了山水之间,无需刻意追求,就像唱起《沧浪之水清兮》那样,自在而随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宁静的山水之中,诗人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