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砺三首(其三)

操得南音类楚囚,早期戮力复神州。

须知铁铸忠臣骨,纵作微尘亦不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诗人郑思肖所作的《六砺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中通过对“南音”、“楚囚”、“铁铸忠臣骨”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忠诚与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先,“操得南音类楚囚”,这里的“南音”指的是南方的音乐或文化,而“楚囚”则借用了古代楚国被俘的囚徒之意,暗喻诗人自己虽身处异族统治之下,却依然坚守南方文化的精髓和精神。这句诗展现了诗人即使在逆境中,也坚持自我文化身份的决心。

接着,“早期戮力复神州”,“戮力”意味着齐心协力,“复神州”则是指恢复中原大地的统一和繁荣。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强烈愿望,以及他早年就投身于这一伟大事业的决心和行动。

最后,“须知铁铸忠臣骨,纵作微尘亦不休”,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铁铸忠臣骨”这一形象,强调了忠诚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即使最终化为微尘,忠诚之心也不会停止。这不仅是对个人忠诚的赞颂,也是对所有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而奋斗的人们的崇高敬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富有象征意义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忠诚、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坚定信念,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历史价值。

收录诗词(403)

郑思肖(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 字:忆翁
  •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 生卒年:1241~1318

相关古诗词

吊扬州琼花

南土新飞劫火灰,琼仙恋国暗惊猜。

定应摄向天宫种,不忍陷于胡地开。

花死青春禽鸟哭,城埋黑气鬼神哀。

一朝枯蘖变高树,传得欢声沸似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七砺

天生忠义性,习俗岂能移。

道在国常在,我知人不知。

眼悬尧历象,心醉汉官仪。

前日喃喃者,今谁语及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梅花

寒结痴阴惨物华,莫将憔悴听胡笳。

明年无限风花在,夺得春回是此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九砺

忍死以待旦,蹉跎岁又残。

堕身囚陷阱,尽命哭衣冠。

月死虚空黑,春枯草木寒。

床头雄剑在,白气夜盘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