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砺

天生忠义性,习俗岂能移。

道在国常在,我知人不知。

眼悬尧历象,心醉汉官仪。

前日喃喃者,今谁语及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七砺》是宋末元初诗人郑思肖所作,通过对“忠义”、“道”、“国”、“人心”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对忠诚与正义的坚守,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联“天生忠义性,习俗岂能移。”开篇即点明了忠义之性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后天习俗所能改变的,强调了忠义品质的内在性和不可动摇性。

颔联“道在国常在,我知人不知。”进一步阐述了忠义之道与国家兴衰之间的关系,即使在他人不理解或忽视的情况下,忠义之士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体现了忠诚者的孤独与坚持。

颈联“眼悬尧历象,心醉汉官仪。”以古代帝王的治国理念和礼仪制度为喻,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中的缺失与遗憾。

尾联“前日喃喃者,今谁语及斯。”通过对比,指出曾经那些对忠义之道有所质疑或反对的声音,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被遗忘,只有坚守信念的人仍在默默传承和实践。

整体而言,《七砺》不仅是一首对个人道德品质的颂扬,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世界的执着追求。诗中蕴含的哲理意味深长,是对忠诚、正义与理想主义精神的深情礼赞。

收录诗词(403)

郑思肖(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 字:忆翁
  •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 生卒年:1241~1318

相关古诗词

梅花

寒结痴阴惨物华,莫将憔悴听胡笳。

明年无限风花在,夺得春回是此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九砺

忍死以待旦,蹉跎岁又残。

堕身囚陷阱,尽命哭衣冠。

月死虚空黑,春枯草木寒。

床头雄剑在,白气夜盘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辛巳岁立春作

大辱痛于死,含哀吊岁华。

叫云声草檄,恋阙梦宣麻。

地走人形兽,春开鬼面花。

年年北去妇,马上哭琵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览镜

朝来一览镜,抱负颇峥嵘。

貌古烟霞气,诗新金玉声。

郊坰常哭鬼,风雨自鸡鸣。

所喜不靴笠,巍冠敝屣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