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诗(其二十)宋

太祖太宗兄授弟,两派天源称善继。

真宗嗣位及仁宗,以子传孙皆圣裔。

英宗有诏嗣濮王,次及神宗哲宗世。

徽宗行道付钦宗,高宗南渡中兴帝。

孝宗之末嗣秀王,揖逊两朝诚鲜俪。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翻译

太祖和太宗兄弟相继为君,两代皇统延续,美德相承。
真宗继位后是仁宗,父传子、子传孙,都是圣贤后代。
英宗有旨继承濮王,随后是神宗和哲宗的时代。
徽宗禅位于钦宗,高宗南渡成为中兴之主。
孝宗晚年,传位给秀王,谦让两朝,这样的例子罕见。

注释

太祖: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
太宗: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
天源:指天命和根源。
善继:良好地继承。
嗣位:继位。
仁宗:赵祯。
圣裔:圣贤的后代。
濮王:赵允让。
哲宗:赵煦。
徽宗:赵佶。
钦宗:赵桓。
高宗:赵构。
南渡:从北方迁往南方。
中兴:国家复兴。
孝宗:赵昚。
秀王:赵昚的儿子赵伯琮。
揖逊:谦让。
鲜俪:很少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简的作品,名为《历代诗(其二十)》。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颂扬中国古代皇帝传承的诗歌,通过对各个朝代皇帝的称赞,表达了对国家稳定和王室血脉相承的美好愿望。

诗中“太祖太宗兄授弟,两派天源称善继”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与弟弟宋太宗赵光义之间的皇位传承,被赞誉为美好的开端。接着,“真宗嗣位及仁宗,以子传孙皆圣裔”则表达了对宋真宗、宋仁宗父子相继的肯定,认为他们是圣明之君的后代。

“英宗有诏嗣濮王,次及神宗哲宗世”提到了宋英宗之后,皇位传给了濮王(即宋神宗赵顼),然后又传到了哲宗,即表达了对这几代皇帝的尊崇。随后的“徽宗行道付钦宗,高宗南渡中兴帝”则是对宋徽宗、宋高宗在位时期的评价,特别是高宗赵构领导下的南宋建立,被视为中兴之举。

最后,“孝宗之末嗣秀王,揖逊两朝诚鲜俪”表达了诗人对于宋孝宗晚年传位给秀王(即宋光宗赵惇)的态度,以及对接下来的两代皇帝的评价,认为他们都保持了前朝的美德。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示了一种历史的连贯性和对皇权传承的认同。它不仅仅是对过去某些皇帝的个人赞美,更是一种文化价值观的体现,即强调王室血统的重要性与国家长治久安之间的关系。

收录诗词(136)

杨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历代诗(其十三)宋

宋武是刘裕,传位从东晋。

荥阳与文帝,遂传武帝骏。

前废乃有明,后废乃立顺。

八主六十年,萧齐因继运。

形式: 古风

历代诗(其十六)陈

陈武名霸先,文帝废帝传。

宣帝及后主,共三十二年。

六朝至此灭,天下归杨坚。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历代诗(其十八)唐

唐祖是李渊,太宗高则天。

中宗曾见废,睿宗传与玄。

肃代德顺宪,穆敬文武宣。

懿僖及昭哀,二十一君传。

二百九十四,朱梁称元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历代诗(其二)夏

尧舜天位传禹王,禹之子启传太康。

仲康王相少康后,王宁王槐及王芒。

王泄不降王扃立,王廑孔甲何淫荒。

王皋之后有王发,桀放南巢夏始亡。

十七君馀四百岁,夏之天下遂为商。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