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春宫/高阳台.立春

风送深冬,雪消残腊,天时人事相催。

堂北迎萱,水东问柳,阿谁报道春回。

土牛装罢,候葭琯、先飞律灰。

宜春宝字,是处人家,罗绮筵开。三年客里情怀。

千里亲闱,一寸灵台。

彩燕金钗,青丝生菜,还思纤手安排。

韶光是也,可人的、如今再来。

介他眉寿,但愿年年,春酒盈杯。

形式: 词牌: 庆春宫

鉴赏

这首宋词《庆春宫·高阳台》描绘了冬去春来的时节转换,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出浓厚的节日气氛和对家人的深深思念。"风送深冬,雪消残腊",以风雪的消融象征着严冬的结束,"天时人事相催"点出自然与人事的变迁。接下来,诗人提及堂前的萱草和水边的柳树,暗示春天的到来,以及"土牛装罢"、"候葭琯、先飞律灰"这些传统习俗,预示着农事活动的开始。

"宜春宝字,是处人家,罗绮筵开"描绘了人们欢庆春回大地,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宴席上热闹非凡。词人感慨自己在外为客,思念远方的亲人,尤其是母亲和心灵的寄托:"三年客里情怀,千里亲闱,一寸灵台"。他回忆起家人亲手制作的美食,如"彩燕金钗,青丝生菜",表达了对家乡亲情的怀念。

"韶光是也,可人的、如今再来",词人感叹时光流转,春天再次降临,希望能借此机会弥补与亲人团聚的遗憾。最后,他祝愿家人长寿,自己每年都能与他们共度春日,共享美酒,"介他眉寿,但愿年年,春酒盈杯",流露出深深的亲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又融入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64)

陈德武(宋)

成就

有《白雪遗音》一卷

经历

盖尝出仕,道经钱塘、桂林、睢宁、浔阳等地。余皆不详。

  • 籍贯:三山(今福建福州)
  • 生卒年:生平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百字谣/念奴娇(其二)咏爱月夜眠迟

古今明月,魄生明后,积渐圆还缺。

秋解伤神春最好,衾枕几番铺设。

十二瑶台,千金一刻,横竹休吹彻。

绣帘高揭,戒他莫把灯爇。

夜久谁共婵娟,掩孤帏睡去,此情尤切。

梦驾彩鸾何处觅,飞上玉楼琼阙。

舞按霓裳,歌扬红豆,高处风光别。

鸟声惊觉,冲冠怒竖吾发。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百字谣/念奴娇(其一)咏惜花春起早

惜花心事,不由人、蝴蝶梦魂先觉。

刚纳绣鞋行掠鬓,仰见斗横林杪。

昨日深红,今朝轻白,颜色殊昏晓。

此中滋味,料他尘世知少。

问二十四番风,寒梅并绛楝,始终俱好。

须看未开开又谢,多少落英颠倒。

彩缀隋园,鹿游唐苑,哀乐无凭祷。

此音谁寄,凭阑犹把琴抱。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百字谣/念奴娇(其三)咏掬水月在手

晚临湘浦,忆鲛人、曾许泪珠绡帕。

盥掬空明和月待,宫锁水晶深夜。

跃璧初圆,浮金不定,敌眼寒光射。

水心龙镜,喜来翻不成把。

最恨对面姮娥,舞霓裳掌上,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押[祃]韵

西江月(其三)

疏散履穿东郭,流离马没蓝关。瓜洲谁问卧袁安。

孤负新年月半。铁瓮成银瓮出,金山做玉山看。

无知儿女不知寒。冰箸掌中争看。

形式: 词牌: 西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