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三首(其二)

如此江山,尽容我,舵楼吹笛。

有谁更,击冰夷鼓,鼓湘灵瑟。

樯橹灰飞风郑箨,英雄事去沙沈戟。

问月明,何处是扬州,寒潮拍。

桑海换,蛟宫泣,城市远,鼍更涩。

荡鳞波,万顷送迎残客。

香雾云鬟归梦冷,金支翠羽诸天寂。

望故国,只在去鸿边,无消息。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鉴赏

此诗《满江红三首(其二)》由清代诗人项鸿祚所作,描绘了一幅壮阔而悲凉的江山图景。开篇“如此江山,尽容我,舵楼吹笛”便以豪迈之气,将读者带入一个广阔的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场景中。诗人通过“舵楼吹笛”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个人的豪情壮志,也暗示了对自由与独立的向往。

接着,“有谁更,击冰夷鼓,鼓湘灵瑟”一句,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历史的变迁比作鼓声,湘灵瑟则可能象征着古代文化的传承与消失。这种对比,既展示了时间的无情流逝,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逐渐消逝的感慨。

“樯橹灰飞风郑箨,英雄事去沙沈戟”两句,通过“樯橹”、“郑箨”、“沙沈戟”等意象,描绘了历史上的英雄事迹随时间消逝,如同灰烬与沉戟,隐喻了英雄人物的最终归于尘土,历史的轮回与英雄的短暂。

“问月明,何处是扬州,寒潮拍”则以月光下的扬州为背景,通过“寒潮拍”这一动态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邃的氛围,引人思考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接下来的几句“桑海换,蛟宫泣,城市远,鼍更涩”,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悲凉的情感,通过“桑海换”、“蛟宫泣”、“城市远”、“鼍更涩”等意象,描绘了一个沧桑巨变的世界,表达了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对当前现实的无奈。

最后,“荡鳞波,万顷送迎残客。香雾云鬟归梦冷,金支翠羽诸天寂”这两句,通过“鳞波”、“万顷”、“归梦冷”、“金支翠羽诸天寂”等意象,构建了一个静谧而孤独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望故国,只在去鸿边,无消息”则是全诗情感的集中体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远方消息的渴望与无奈,将个人的情感与对国家、对历史的思考融为一体,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事件、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221)

项鸿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 字:莲生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798~1835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三首(其三)

独有嫦娥,不笑我,青衫依旧。

正相伴,寺门乞茗,野桥沽酒。

小隐竟成丁令鹤,学仙羞逐淮王狗。

趁夜凉,来叩远公房,惊而走。

莲座倨,峦狮吼,松径僻,骄骢骤。

只维摩,病瘠见人摇首。

身贱自遭奴隶薄,心闲好与溪山友。

怪秋坟,鬼听忽揶揄,颜之厚。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扬州慢

脱叶辞萤,凉波送雁,系船野岸疏林。

望重城静锁,听断续寒砧。

且随分江湖落拓,二分明月,闲到如今。

谩多情、红袖琵琶,弹破愁吟。

竹西旧馆,太荒寒休去登临。

纵画舫垂灯,朱栏唤酒,都是伤心。

我亦风流秦七,青楼远,有梦难寻。

剩隋堤杨柳,吴霜染得秋深。

形式: 词牌: 扬州慢

三犯渡江云

断潮流月去,柁楼碎语,侵晓挂帆初。

一行沙上雁,又被西风,吹影落江湖。

红墙渐远,拂征衣自叹清臞。

最凄凉疏萍剩梗,飘泊意何如?愁余!

黄花旧径,修竹吾庐,是离魂来处。

料此后诗边酒冷,梦里灯孤。

停船莫近投书浦,况路长容易无书。

归便早,今年总负鲈鱼。

形式: 词牌: 渡江云

上西楼

橹声约住回澜,夕阳残。人倚嫩凉船尾小红栏。

歌一曲,横波绿,向谁看。香压鬓云斜插折枝兰。

形式: 词牌: 相见欢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