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倪元璐所作的《叹》组诗中的第三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界中的一系列现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首句“办此非寻俗”,开篇即点出所见之景非同寻常,引人入胜。接下来,“文心与赋才”暗示诗人不仅对自然现象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更具备以文笔描绘其美的才华。随后,“神舆时喝节,候管忽飞灰”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节气变化比作神舆的行进与候管的吹动,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季节转换的动态美。
“风有若号者,虫生名怪哉”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风的呼啸和秋虫的鸣叫,营造出一种肃杀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接着,“小消蛙腹胀,正尔虑蚨回”则以蛙腹胀满、昆虫活动等细节,巧妙地揭示了自然界的生命循环,同时也暗含了对人生百态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邃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自然界深刻的理解,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