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雪霁郊原,冰凝池沼,时当深入穷冬。

重阳此日,降迹阐真风。

还是丹阳师父,乱尘世、飞上天宫。

玄元理,一升一降,显现至神功。无穷。

真匠手,京南陕右,河北山东。

但儿童耆老,谁不钦崇。

应物随机顺化,垂方便、三教通同。

诸公等,从今已往,何日再相逢。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翻译

雪后郊野恢复了原貌,池塘结冰,正值严冬最深处。
在重阳节这一天,他降临世间,展示出真实的教诲风范。
依旧是丹阳师父,在纷扰尘世中飞升到天宫。
道家的玄元法则,升降之间,显现出无比神奇的力量。
真正的造物者,他的影响遍布京南陕右和河北山东。
无论是孩童还是老人,都对他心生敬仰。
顺应万物变化,他给予普世的方便,使儒佛道三教相通。
各位,从今以后,何时我们能再次相见?

注释

雪霁:雪后放晴。
穷冬:极寒的冬天。
降迹:降临人间。
真风:真实的教诲或风气。
丹阳师父:指道教中的仙人。
天宫:道教中天界的象征。
玄元理:道教中的宇宙法则。
钦崇:尊敬和崇尚。
三教通同:儒佛道三教相互融合。
相逢:再次相见。

鉴赏

这首元代王丹桂的《满庭芳》描绘了雪后冬景与道教修行的意象。开篇以“雪霁郊原,冰凝池沼”写出了严冬景象,随后通过“重阳此日,降迹阐真风”将时间点定在九月九日重阳节,寓意道教神仙降临人间传播真理。词中提到的“丹阳师父”可能是指道教中的仙人,他们超越世俗,飞升天宫,展现了道家的神秘力量。

接下来,“玄元理,一升一降,显现至神功”进一步阐述了道家的上升与下降原则,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和宇宙的法则。词人赞美了造物主般的“真匠手”,其作品遍布京南陕右、河北山东等地,受到大众的尊崇。

“但儿童耆老,谁不钦崇”表达了人们对道教的普遍敬仰,无论年龄大小。词人强调道教的包容性,“应物随机顺化,垂方便、三教通同”,意味着道教顺应自然,兼容并蓄,与儒释道三教相通。

最后,词人以期待的口吻问道:“诸公等,从今已往,何日再相逢?”表达了对再次相聚的期盼,流露出对道教精神的向往和对道友的深深怀念。整体来看,这首词以道教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收录诗词(146)

王丹桂(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满庭芳.示众

衠正清油,重罗白面,如牙细米舂淘。

精严办供,庖馔列珍肴。

虔属恪香点静,频作礼、岂惮劬劳。

惟求望,见存获福,亡者得升超。吾曹。

听劝化,休生懈怠,道念坚牢。

在澄心涤虑,勿犯天条。

稍有违斋破戒,无惭愧、滴水难消。

亏功行,将来打算,天地不轻饶。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满庭芳.咏三教

释演空寂,道谈清静,儒宗百行周全。

三枝既立,递互阐良缘。

尼父名扬至圣,如来证、大觉金仙。

吾门祖,老君睿号,今古自相传。玄玄。

同一体,谁高谁下,谁后谁先。

共扶持邦国,普化人天。

浑似沧溟大海,分异派、流泛诸川。

然如是,周游去处,终久尽归源。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满庭芳.赠刘四郎

冷淡家风,清闲门户,有谁着意搜求。

元初灵识,刚被火宅囚。

贪恋时间恩爱,终不道、前有程头。

常省悟,好学我辈,一割万缘休。优游。

何可似,鹰离笼罩,鱼脱纶竿,信飘飘,浑如解缆孤舟。

随分饥餐渴饮,饱来后、鼓腹歌讴。

无萦绊,功成归去,高步访瀛洲。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满庭芳.赠周信等

贵贱由天,荣枯随分,分明不在强图。

得之本有,失者本来无。

谩使机关巧幸,劳神智、疲役形躯。

痴迷客,蝇头利路,贪得又何如。蟾乌。

飞走急,百年限里,光景须臾。

恰红颜青鬓,尽变霜须。

不日无常来到,问君待、著甚枝梧。

争如我,虚闲寂静,保固大丹炉。

形式: 词牌: 满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