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存亡感月一潸然,月色今宵似往年。
何处曾经同望月?樱桃树下后堂前。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感月悲逝者》,其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存亡感月一潸然,月色今宵似往年"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月光下的感慨,面对同样的月亮,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说的悲凉之情。这不仅是因为月亮的美丽,更是因为它让人联想到了过去那些无法复返的时刻。
"何处曾经同望月?樱桃树下后堂前"这两句则具体描绘了诗人与逝者共同赏月的场景。樱桃树下、后堂前的特定地点,勾勒出一幅温馨而又哀伤的画面。这不仅是对空间的记忆,更是对时间的回望。通过这样的细节描写,诗人传达了对逝者的深情和对往昔时光的无尽留恋。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通过月亮这一自然元素,勾勒出人的悲欢离合,以及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常与哀伤。这样的作品能够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从而深刻体会到生命中的珍贵和脆弱。
不详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昔日愁头白,谁知未白衰。
眼看应落尽,无可变成丝。
闲拨船行寻旧池,幽情往事复谁知。
太湖石上镌三字,十五年前陈结之。
夜深吟罢一长吁,老泪灯前湿白须。
二十年前旧诗卷,十人酬和九人无。
画梁朽折红窗破,独立池边尽日看。
守得苏州船舫烂,此身争合不衰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