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无月同李子朱王元美李于鳞比部赋得城字

四野苍茫云雾生,月华暗度凤凰城。

樽前不辨银河影,楼外空传玉笛声。

鸿雁清秋游子意,梧桐白露故园情。

谢庄欲赋还惆怅,今夜关山何处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无月的凄凉景象,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远方游子的深切同情与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首联“四野苍茫云雾生,月华暗度凤凰城”,以广阔的背景展开,云雾弥漫的四野,暗淡的月光似乎在悄悄地穿越凤凰城,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颔联“樽前不辨银河影,楼外空传玉笛声”,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氛围。诗人身处宴席,眼前的银河之影模糊不清,只能听到远处楼阁中飘来的悠扬笛声,这种情境既增添了宴会的寂寥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

颈联“鸿雁清秋游子意,梧桐白露故园情”,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的内心情感巧妙结合。清秋时节,鸿雁南飞,象征着游子的思乡之情;梧桐树下,白露凝结,寄托着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深刻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尾联“谢庄欲赋还惆怅,今夜关山何处明”则以谢庄欲赋诗却感到惆怅的情境,呼应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诗人想要表达心中的情感,却因思绪万千而难以言表,最终只能感叹于今夜的关山,不知何处能照亮他内心的迷茫与困惑。这一句不仅深化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沉。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中秋无月之夜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游子思乡之情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一幅充满哀愁与思念的画面,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1219)

谢榛(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 字:茂秦
  • 号:四溟山人
  • 籍贯:脱屣山
  • 生卒年:1495~1575

相关古诗词

寄洞庭山邹子序

雁书寄意三秋过,龙剑藏灵两地分。

旧日交游思共醉,他乡风物感离群。

笛中夜落关山月,楼外天连海峤云。

老去相逢定悲怆,吴歌对酒不堪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重阳夜感怀

月冷燕城断旅魂,广庭风露坐来繁。

老将浊酒酬今夕,秋到黄花忆故园。

多病淹留孤剑在,当年游好几人存。

狂歌重此登高意,满眼浮云不可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送顾汝修归上海

千里飞霜叶下初,知君回首忆鲈鱼。

潮生瓜步移孤棹,路转吴淞是旧庐。

海上白云秋不断,天南明月夜何如。

梅花岁暮应攀折,驿使相逢有报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宿榆林驿

寒夜榆林门独开,愁看霜露满苍苔。

驿灯孤照征人梦,边月高悬落雁哀。

冒顿几窥青海戍,烽烟又上白登台。

当年李广空遗恨,萧飒天风正北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