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榆林驿

寒夜榆林门独开,愁看霜露满苍苔。

驿灯孤照征人梦,边月高悬落雁哀。

冒顿几窥青海戍,烽烟又上白登台。

当年李广空遗恨,萧飒天风正北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宿榆林驿》由明代诗人谢榛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在边塞驿站的凄凉景象,充满了浓厚的边塞情怀和历史沧桑感。

首联“寒夜榆林门独开,愁看霜露满苍苔”,以“寒夜”、“榆林门”、“霜露”、“苍苔”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榆林门的孤独开启,仿佛是夜的使者,引领着诗人进入了一个充满愁绪的世界。霜露覆盖的苍苔,不仅增添了季节的特征,也暗示了环境的荒凉与时间的流逝。

颔联“驿灯孤照征人梦,边月高悬落雁哀”,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驿灯在寂静的夜晚孤独地照亮,仿佛是对远方征人的思念与等待。而高悬的边月,不仅映照着大地,也映照着大雁南飞的哀伤,象征着离别与思念的主题。

颈联“冒顿几窥青海戍,烽烟又上白登台”,通过历史典故,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厚重相结合。冒顿曾窥视青海边防,烽火连天,白登台上的烽烟再次升起,既是对历史战争的回顾,也是对边疆安全的担忧。

尾联“当年李广空遗恨,萧飒天风正北来”,以李广的故事作为结尾,表达了对英雄未得志的遗憾和对未来的忧虑。李广一生英勇善战,却屡遭不公,最终未能封侯。如今,萧瑟的北风正吹过,似乎预示着新的挑战与变局即将到来。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与寂寞,以及对国家安危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谢榛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收录诗词(1219)

谢榛(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 字:茂秦
  • 号:四溟山人
  • 籍贯:脱屣山
  • 生卒年:1495~1575

相关古诗词

望云中塞

几年欲向塞门游,北渡桑乾重旅愁。

画角悲凉孤馆夜,黄榆摇落九边秋。

壮心未掷班生笔,浪迹堪怜季子裘。

回首江湖任鸥鸟,谩嗟华发滞燕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李郎中子朱出守东昌

丹凤城南祖席开,使君行色晓星催。

蓟门旌旆乘空下,海岱风云入郡来。

退食还披龚遂传,振衣应上鲁连台。

东方彫弊非当日,独为苍生赋七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冯郡丞汝言入计暂还海口吴郎中峻伯沈参军子刚出饯同赋得山字

岁暮长安送客还,驿亭疏柳不堪攀。

星轺欲发仍呼酒,春草相期一解颜。

陌上清霜迎剑舄,笛中明月动关山。

海门冻合三吴舫,此日冯唐鬓易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立春日与周一之文德承李时明马怀玉集李伯承馆时还宰新喻得天字

禁苑高楼动霁烟,玉盘生菜感流年。

吴歌晚聚江南客,邹律春回冀北天。

久别共嗟饶素发,相逢能醉几芳筵。

柳条渐长应攀折,又向官河送楚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