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蒋时中的《钓鱼台》以钓鱼台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充满仙气与自然之美的画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钓鱼台的独特魅力。
首句“仙人桥边一块石,苔衣䙰褷护云碧”以仙人桥为引子,点明地点,接着描述了一块被苔藓覆盖的石头,仿佛守护着一片碧绿的云雾,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清幽的氛围。这里的“苔衣䙰褷”不仅描绘了苔藓的形态,也暗示了时间的久远和自然的静谧。
“相倚陵阳立上头,直下丝纶千百尺”进一步描绘了钓鱼台的位置和景象。钓鱼台似乎与陵阳山相依,站在高处,向下望去,可以看到垂下的鱼线延伸至千百尺之遥,既表现了钓鱼台的高度,也暗示了钓鱼活动的深远和耐心。
接下来,“仙人今归郁罗乡,飞蓬想像临沧浪”两句,通过仙人的形象,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仙人已归隐于郁罗乡,但诗人通过想象,仿佛看到仙人在广阔的沧浪之上飞翔,充满了浪漫与幻想。
最后,“若将岩渭等出处,世间此事犹寻常”则以一种超脱的态度,将钓鱼台的奇景视为世间寻常之事,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理解和欣赏,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钓鱼台的自然之美和诗人的情感世界,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