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陈万钧的《和韩廷玉夜过采石头》描绘了一幅夜晚江边的壮丽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江水、月光、波涛以及自然界的和谐与神秘。
首句“江烟霏霏江月黑”,以“霏霏”形容江面上弥漫的烟雾,与“黑”字相对,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寒光照耀玻瓈色”,寒光与玻璃般的色泽相映成趣,既表现了月光的清冷明亮,也暗示了江面的清澈透明。
“当年江上锦袍人,骑鲸一去无消息。”这一句通过追忆往昔,引入了一个传说中的形象——骑着鲸鱼远去的锦袍人,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增添了几分浪漫与神秘色彩。
“天生此境绝险难,惊湍九道奔空山。”描述了江水的湍急与险峻,九道水流奔腾于空旷的山间,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与力量。
“今宵波平浪如砥,舟行恍若图画间。”转而描写夜晚的平静,波浪如同磨石般平滑,船只航行在这样的江面上,仿佛置身于一幅精美的画卷之中。
“欲问燃犀是何处,渔父鸣榔隔烟雾。”燃犀,典故出自《晋书》,此处借指探寻未知或深入探索。诗人想要寻找燃犀之处,却只见渔父在烟雾中敲击木榔,象征着探索的艰难与神秘。
最后,“羡渠鸥鹭独忘机,占尽沧浪自来去。”表达了诗人对鸥鹭自由自在生活的羡慕,它们在广阔的江面上自由飞翔,不受世俗束缚,象征着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夜晚江边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语言优美,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