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州宅三咏(其三)偃松

巨松偃青盖,阅世岿独存。

颇疑古仙翁,藏丹在其根。

或是结灵药,百尺有伏鼋。

终随风雨化,不死何足言。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翻译

巨大的松树倒映着青翠的华盖,历经世间沧桑依然屹立不倒。
我怀疑这古老的仙人,可能在树根中隐藏了长生之丹。
又或许它结出的是神奇的灵药,深藏在百尺之下有巨鼋守护。
最终它也会随风化作尘土,如果不能长生不死,这样的存在又有何意义呢?

注释

偃:倒伏。
岿独存:坚固独立地生存。
古仙翁:古代的仙人。
藏丹:隐藏长生之药。
结灵药:结出神奇的药物。
伏鼋:潜伏的巨鼋,象征守护。
风雨化:经历风雨后消逝。
不死何足言:如果不能永生,这样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高安州宅三咏·其三·偃松》。诗中,诗人以巨松为描绘对象,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松树的坚韧与长寿。"偃青盖"形容松树苍翠如盖,静止不动,显示出其威严和庄重;"阅世岿独存"则表达了松树历经岁月沧桑,依然屹立不倒的顽强生命力。接下来,诗人联想到古仙翁和藏于松根的丹药,增添了神秘和超凡的色彩,暗示松树可能蕴含着不朽的秘密。

"或是结灵药,百尺有伏鼋"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想象,将松树与神话传说中的灵药和神兽联系起来,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最后,诗人以"终随风雨化,不死何足言"作结,揭示出即使松树最终会化为风雨,但只要生命过程中有所追求,有所坚守,那么"不死"与否已不再重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偃松,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假寐见海山异甚作小诗记之

海如黛色深,浪作雪点溅。

数峰黄金山,巉绝出水面。

此非想与因,了了目中见。

何时真往游,浮世付掣电。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偶与客饮客去戏作

多泥穷巷破茆屋,人不堪忧心自足。

有时负日向门前,手把南华日中读。

若教开门与客游,扰扰依前怀百忧。

平生自计亦已熟,惟有钓鱼湖水头。

旧闻仲长子光可与友,瘖不能言但耽酒。

安得此友常过门,一语不交倾数斗。

形式: 古风

偶与客话峡中旧游

我昔旅游秋雨细,建平城东门欲闭。

主人迎劳语蝉联,小妇舂炊缟衣袂。

长年三老半醉醒,蜀估峡商工算计。

须臾灯暗人欲眠,泊船卸驮犹相继。

山深水崄近蛮獠,往往居民杂椎髻。

即今屈指四十年,怀抱凄凉真隔世。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偶忆万州戏作短歌

峡中天下最穷处,万州萧条谁肯顾。

去年正月偶过之,曾为巴人三日住。

南浦寻梅雪满舟,西山载酒云生屦。

至今梦听竹枝声,灯火纷纷驿前路。

残春犹客蜀江边,陈迹回思一怆然。

渐老定知欢渐少,明年还复忆今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