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风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
初见雁,已闻砧。绮罗丛里胜登临。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鹧鸪天·其十七》,通过对秋季景色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刻画,展现了词人的细腻情感与审美情趣。
首句“九日悲秋不到心”,点明了时令为重阳节,但词人并未感到悲秋之情,反而在京城中听到了新的音乐,暗示着节日的欢乐气氛。接下来,“风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两句,通过描绘碧柳因秋风而凋零,黄花在露水中更显鲜艳,形象地表现出秋意的凄美,但词人的心情却因新曲和佳人而略有欢愉,笑容如花般深沉。
“初见雁,已闻砧”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景象,大雁南飞,捣衣声起,勾起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然而,在繁华的绮罗丛中,词人觉得这样的登高赏景更为胜过往常。“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则描绘了一幅月夜宴饮的画面,美人轻盈地捧着金杯,美酒在月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营造出一种温馨而醉人的氛围。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秋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词人虽身处秋日,但因佳人相伴和节日的喜庆而心情愉悦的一面,体现了晏几道词作中的婉约与深情。
不详
北宋著名词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陌上濛濛残絮飞,杜鹃花里杜鹃啼。
年年底事不归去,怨月愁烟长为谁。
梅雨细,晓风微,倚楼人听欲沾衣。
故园三度群花谢,曼倩天涯犹未归。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一醉醒来春又残。野棠梨雨泪阑干。玉笙声里鸾空怨,罗幕香中燕未还。
终易散,且长闲。莫教离恨损朱颜。谁堪共展鸳鸯锦,同过西楼此夜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