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陌上濛濛残絮飞,杜鹃花里杜鹃啼。
年年底事不归去,怨月愁烟长为谁。
梅雨细,晓风微,倚楼人听欲沾衣。
故园三度群花谢,曼倩天涯犹未归。
这首宋词《鹧鸪天·其十三》是晏几道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末夏初的江南景色。首句“陌上濛濛残絮飞”以轻盈的柳絮飘落,渲染出暮春时节的淡淡离愁。"杜鹃花里杜鹃啼"则借杜鹃鸟的啼声,增添了哀婉的氛围,暗示了主人公的思乡之情。
“年年底事不归去”表达了诗人对无法回家过年的无奈和遗憾,"怨月愁烟长为谁"进一步深化了他的内心苦闷,不知这份愁绪该向谁倾诉。接下来的“梅雨细,晓风微”描绘了江南梅雨季节的清冷,主人公在晓风中倚楼,听着雨声,心情更加凄凉,几乎要被这湿漉漉的气氛打湿衣裳。
最后两句“故园三度群花谢,曼倩天涯犹未归”更是直抒胸臆,写主人公已经目睹故乡三次花开花落,而自己仍然漂泊在外,仍未归家,流露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羁旅之苦。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生活的无奈,情感深沉而动人。
不详
北宋著名词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一醉醒来春又残。野棠梨雨泪阑干。玉笙声里鸾空怨,罗幕香中燕未还。
终易散,且长闲。莫教离恨损朱颜。谁堪共展鸳鸯锦,同过西楼此夜寒。
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拚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向朱颜不耐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