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辛道士房

全神不言命,所尚道家流。

迨此远南楚,遂令思北游。

先生秀衡岳,玉立居玄丘。

门带江山静,房随瑶草幽。

逍遥三花发,罔象五云浮。

自有太清纪,曾垂华发忧。

大年方橐籥,小智即蜉蝣。

七日赤龙至,莫令余独留。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翻译

全神贯注于修炼,崇尚道家的风流。
来到遥远的南方楚地,心中向往着北方游历。
先生如衡山秀美,如玉般矗立在玄丘之上。
门庭紧邻江河山色,房屋隐藏在瑶草的幽静之中。
逍遥自在,三花盛开,五彩祥云浮动。
自古以来,先生就忧虑天地变迁,白发满头。
寿命长久如同天地初开,而智慧浅薄的人犹如蜉蝣短暂。
七天后赤龙降临,切勿让我独自停留。

注释

全神:全心投入。
不言:不说。
命:命运。
所尚:所崇尚。
道家流:道家的风尚。
迨:等到。
远:遥远。
南楚:南方楚地。
遂:于是。
令:使。
思:思念。
北游:北方游历。
先生:指代某位有道之人。
秀:秀美。
衡岳:衡山。
玄丘:道教中的神秘之地。
门带:门庭环绕。
江山静:江河山色宁静。
房随:房屋伴随。
瑶草:仙境般的花草。
幽:幽深。
逍遥:自由自在。
三花:道教中的神秘之花。
罔象:虚幻的景象。
五云:五彩祥云。
自有:自古以来。
太清纪:指天地开辟之初。
垂:挂下。
华发:白发。
大年:长寿。
橐籥:古代象征生命的器物。
小智:浅薄的智慧。
蜉蝣:生命周期极短的昆虫。
七日:七天。
赤龙:道教神话中的吉祥之物。
至:到来。
莫令:不要让。
余:我。
独留:独自留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士的居所和心境,充满了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意象。

"全神不言命,所尚道家流。迨此远南楚,遂令思北游。"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道家的崇尚,以及由此产生的向往。"全神"意味着心无杂念,全然致力于道;"不言命"则是超越生死之忧;"所尚道家流"指的是尊崇道家学说和生活方式;"迨此远南楚"表明诗人身处遥远的南楚地区;而"遂令思北游"则透露出对北方(可能是道教圣地)的向往。

接下来的几句"先生秀衡岳,玉立居玄丘。门带江山静,房随瑶草幽。" 描述了道士的居所,"先生秀"指的是道士的高贵和修养;"衡岳"可能是具体的地名或象征性的圣地;"玉立居玄丘"则形容道士居所之美妙与纯净;"门带江山静"描绘了一个宁静无声的自然景观,门前的江山似乎都在沉默中;而"房随瑶草幽"则强调了道士住宅的隐秘和与自然融为一体。

"逍遥三花发,罔象五云浮。自有太清纪,曾垂华发忧。" 这几句展示了道士超然物外、心境澄明的情状。"逍遥三花发"可能指的是道教中的某种修炼状态;"罔象五云浮"则形容了道士所处环境的仙境般美丽,似乎与天界相连;"自有太清纪"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时间观念,即使然自得,不受世间时光的影响;"曾垂华发忧"则透露出诗人对道士曾经的关怀或是对某种精神状态的向往。

最后几句"大年方橐籥,小智即蜉蝣。七日赤龙至,莫令余独留。" 传达了一种急切的情感和对时间流逝的意识。"大年方橐籥"可能比喻成熟或重要的事物尚未实现;"小智即蜉蝣"则是对浅薄之人的讽刺,蜉蝣在古代常用来形容无能之人;"七日赤龙至"这一天象可能暗示着某种预兆或期限的到来;而"莫令余独留"则表达了诗人对共同理想或追求的渴望,不希望自己落单。

整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道士生活和心境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225)

储光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 籍贯:润州延陵
  • 生卒年:约706—763

相关古诗词

题眄上人禅居

真王清净子,燕居复行心。

结宇邻居邑,寤言非远寻。

丹青丈室满,草树一庭深。

秀色玄冬发,交枝白日阴。

江流映朱户,山鸟鸣香林。

独住已寂寂,安知浮与沈。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题崔山人别业

南阳隐居者,筑室丹溪源。

溪冷惧秋晏,室寒欣景暾。

山鸡鸣菌阁,水雾入衡门。

东岭或舒啸,北窗时讨论。

封君渭阳竹,逸士汉阴园。

何必崆峒上,独为尧所尊。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秋庭贻马九

伊昔好观国,自乡西入秦。

往复万馀里,相逢皆众人。

大君幸东岳,世哲扈时巡。

予亦从此去,闲居清洛滨。

稍稍寒木直,彩彩阳华新。

迭宕孔文举,风流石季伦。

妙年一相得,白首定相亲。

重此虚宾馆,欢言冬及春。

哲兄盛文史,出入驰高轨。

令德本同人,深心重知己。

绛衣朝圣主,纱帐延才子。

伯淮与季江,清浚各孤峙。

群芳趋汎爱,万物通情理。

而我信空虚,提携过杞梓。

夫君美声德,直道期终始。

孰谓忽离居,优游郑东里。

东里近王城,山连路亦平。

何言相去远,闲言独凄清。

万里鸿雁度,四邻砧杵鸣。

其如久离别,重以霜风惊。

形式: 古风

上长史王公责躬

覆舟无伯夷,覆车无仲尼。

自咎失明义,宁由贝锦诗。

松柏日已坚,桃李日以滋。

顾己独暗昧,所居成蒺藜。

大贤荐时文,丑妇用蛾眉。

惕惕愧不已,岂敢论其私。

方朔既有言,子建亦有诗。

恻隐及先世,析薪成自悲。

灵鸟酬德辉,黄雀报仁慈。

若公庶伏罪,此事安能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