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寂寥思隐者,孤烛坐秋霖。
梨栗猿喜熟,云山僧说深。
寄书应不到,结伴拟同寻。
废寝方终夕,迢迢紫阁心。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的宁静生活和深远的思想。开篇“寂寥思隐者,孤烛坐秋霖”写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那种在寂寞中思考,独自一人在秋雨中点燃蜡烛的情景,展现了隐者的清高脱俗和超然物外。
“梨栗猿喜熟,云山僧说深”则是写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与理解。梨子成熟时,小猿也会因为果实的甜美而欢喜,而那位居住在云雾缭绕之中的和尚,则讲述着更为深邃的道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生命成长、变化的观察,以及对佛法或道家哲学的理解。
“寄书应不到,结伴拟同寻”表达了诗人与隐者的情谊和共鸣。虽然寄送给隐者的信件未能到达,但诗人仍然希望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追求那份超脱世俗的生活。
“废寝方终夕,迢迢紫阁心”则描绘了夜深人静之时,诗人的内心世界。尽管身处尘世,但他的心灵早已飞向了那座神秘而美丽的紫阁,与隐者的心相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和隐逸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深切向往。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早年出家为僧。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心在潇湘归未期,卷中多是得名诗。
高台聊望清秋色,片水堪留白鹭鸶。
省宿有时闻急雨,朝回尽日伴禅师。
旧文去岁曾将献,蒙与人来说始知。
闭户息机搔白首,中庭一树有清阴。
年年不改风尘趣,日日转多泉石心。
病起望山台上立,觉来听雨烛前吟。
庞公相识元和岁,眷分依依直至今。
掩扉当太白,腊数等松椿。
禁漏来遥夜,山泉落近邻。
经声终卷晓,草色几芽春。
海内知名士,交游准上人。
登原见城阙,策蹇思炎天。
日午路中客,槐花风处蝉。
远山秦木上,清渭汉陵前。
何事居人世,皆从名利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