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上秋居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门致此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灞水岸边风雨停息后,傍晚时分频繁看见成群大雁飞过。
异乡树木落叶纷纷,寒夜里只有一盏孤灯陪伴着孤独的人。
空旷的园子里白露滴滴落下,简陋的屋舍旁只有野僧为邻。
我在此郊外小屋中寄居已久,不知通过哪一扇门能让我这样的身躯有所作为。

注释

灞原:灞水岸边的平原地带。
风雨定:风雨停止。
雁行频:大雁成群频繁飞过。
落叶:落叶飘零。
他乡树:异乡的树木。
寒灯:昏暗的灯光。
独夜人:孤独的夜晚中的人。
空园:空旷的园子。
白露滴:露珠滴落。
孤壁:简陋的墙壁。
野僧邻:与野外的僧人为邻。
寄卧:寄居、躺卧。
郊扉:郊外的门户,指郊居之处。
久:很长时间。
何门:哪一扇门,引申为何种途径。
致此身:使自己得到任用或实现自身价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寂寞孤独的秋夜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洁而深刻。

首句“灞原风雨定”,设定了一种秋末的景色,风雨过后的一片宁静。紧接着,“晚见雁行频”则描绘出夜色渐浓时偶尔可见的候鸟飞越,增添了时间和空间上的感伤。

“落叶他乡树”,通过落叶来强调季节更替和流转变迁,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感。随后的“寒灯独夜人”则更加深化了这种孤独,寒冷的灯光映照出诗人的独自一人度过漫长夜晚。

中间两句,“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通过对空旷园林和野僧居所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那种超脱世俗、寂寞幽深的情怀。诗人似乎在寻求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末尾两句,“寄卧郊扉久,何门致此身”,表达了诗人长时间以来寄居异乡的生活状态,以及对命运和自身处境的无奈感问。这不仅是对个人的遭遇的反思,也是对社会环境和个人际遇的一种深刻的省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和复杂心理,是一篇感情真挚、意境深远的佳作。

收录诗词(174)

马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 字:虞臣
  • 籍贯:唐定州曲阳(今陕西省华县)
  • 生卒年:799—869

相关古诗词

岐阳逢曲阳故人话旧

异地还相见,平生问可知。

壮年俱欲暮,往事尽堪悲。

道路频艰阻,亲朋久别离。

解兵逃白刃,谒帝值明时。

淹疾生涯故,因官事业移。

鸡鸣关月落,雁度朔风吹。

客泪翻岐下,乡心落海湄。

积愁何计遣,满酌浣相思。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府试水始冰

南池寒色动,北陆岁阴生。

薄薄流澌聚,漓漓翠潋平。

暗沾霜稍厚,回照日还轻。

乳窦悬残滴,湘流减恨声。

即堪金井贮,会映玉壶清。

洁白心虽识,空期饮此明。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府试观开元皇帝东封图

俨若翠华举,登封图乍开。

冕旒明主立,冠剑侍臣陪。

迹类飞仙去,光同拜日来。

粉痕疑检玉,黛色讶生苔。

挂壁云将起,陵风仗若回。

何年复东幸,鲁叟望悠哉。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幽上留别令狐侍郎

自别丘中隐,频年哭路岐。

辛勤今若是,少壮岂多时。

露滴阴虫苦,秋声远客悲。

晚营严鼓角,红叶拂旌旗。

北阙虚延望,西林久见思。

川流寒水急,云返故山迟。

落照游人去,长空独鸟随。

不堪风景隔,忠信寡相知。

形式: 排律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