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门致此身。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寂寞孤独的秋夜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洁而深刻。
首句“灞原风雨定”,设定了一种秋末的景色,风雨过后的一片宁静。紧接着,“晚见雁行频”则描绘出夜色渐浓时偶尔可见的候鸟飞越,增添了时间和空间上的感伤。
“落叶他乡树”,通过落叶来强调季节更替和流转变迁,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感。随后的“寒灯独夜人”则更加深化了这种孤独,寒冷的灯光映照出诗人的独自一人度过漫长夜晚。
中间两句,“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通过对空旷园林和野僧居所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那种超脱世俗、寂寞幽深的情怀。诗人似乎在寻求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末尾两句,“寄卧郊扉久,何门致此身”,表达了诗人长时间以来寄居异乡的生活状态,以及对命运和自身处境的无奈感问。这不仅是对个人的遭遇的反思,也是对社会环境和个人际遇的一种深刻的省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和复杂心理,是一篇感情真挚、意境深远的佳作。
不详
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异地还相见,平生问可知。
壮年俱欲暮,往事尽堪悲。
道路频艰阻,亲朋久别离。
解兵逃白刃,谒帝值明时。
淹疾生涯故,因官事业移。
鸡鸣关月落,雁度朔风吹。
客泪翻岐下,乡心落海湄。
积愁何计遣,满酌浣相思。
南池寒色动,北陆岁阴生。
薄薄流澌聚,漓漓翠潋平。
暗沾霜稍厚,回照日还轻。
乳窦悬残滴,湘流减恨声。
即堪金井贮,会映玉壶清。
洁白心虽识,空期饮此明。
俨若翠华举,登封图乍开。
冕旒明主立,冠剑侍臣陪。
迹类飞仙去,光同拜日来。
粉痕疑检玉,黛色讶生苔。
挂壁云将起,陵风仗若回。
何年复东幸,鲁叟望悠哉。
自别丘中隐,频年哭路岐。
辛勤今若是,少壮岂多时。
露滴阴虫苦,秋声远客悲。
晚营严鼓角,红叶拂旌旗。
北阙虚延望,西林久见思。
川流寒水急,云返故山迟。
落照游人去,长空独鸟随。
不堪风景隔,忠信寡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