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南池寒色动,北陆岁阴生。
薄薄流澌聚,漓漓翠潋平。
暗沾霜稍厚,回照日还轻。
乳窦悬残滴,湘流减恨声。
即堪金井贮,会映玉壶清。
洁白心虽识,空期饮此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初冬时节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池塘和江河水面的观察来表达诗人的感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南池寒色动,北陆岁阴生”,开篇即勾勒出初冬时节的氛围,南池的水面因寒冷而微有涟漪,而北方的土地则开始沉浸在年末的阴霾中。这里的“动”和“生”字用得十分贴切,既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也暗示了一种季节更迭的气氛。
接下来的“薄薄流澌聚,漓漓翠潋平”,则是对水面的细腻描写。水面上的薄冰正在形成,而江河中的水波却依旧清澈见底,这两种状态的对比,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心观察,也传达了一种动静结合的艺术效果。
“暗沾霜稍厚,回照日还轻”一句,进一步描绘了初冬水面的冰冷和微弱的阳光。这里的“暗沾霜”给人一种水面被薄冰覆盖却又不完全封冻的感觉,而“回照日还轻”则让读者感受到那微弱但依旧明亮的阳光。
“乳窦悬残滴,湘流减恨声”,诗中此处通过对水珠和江河声音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情绪。水珠挂在岩石上,江河的声音则因为初冬的寒冷而变得更加低沉。
最后,“即堪金井贮,会映玉壶清”,诗人通过对家中储藏之物的描写,以及与日光折射出的洁净影像相呼应的意象,表达了一种内心的平静和纯洁。这里的“金井”、“玉壶”等字眼,不仅是物质上的清洁,也映照出诗人心灵深处的宁静与明澈。
整首诗通过对初冬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艺术功力和内心世界。在这平淡而又不失深远的意象中,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份在寒冷季节中寻得的一份宁静与明净。
不详
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俨若翠华举,登封图乍开。
冕旒明主立,冠剑侍臣陪。
迹类飞仙去,光同拜日来。
粉痕疑检玉,黛色讶生苔。
挂壁云将起,陵风仗若回。
何年复东幸,鲁叟望悠哉。
自别丘中隐,频年哭路岐。
辛勤今若是,少壮岂多时。
露滴阴虫苦,秋声远客悲。
晚营严鼓角,红叶拂旌旗。
北阙虚延望,西林久见思。
川流寒水急,云返故山迟。
落照游人去,长空独鸟随。
不堪风景隔,忠信寡相知。
君将海月佩,赠之光我行。
见知言不浅,怀报意非轻。
反照临歧思,中年未达情。
河梁人送别,秋汉雁相鸣。
衰柳摇边吹,寒云冒古城。
西游还献赋,应许托平生。
又从连帅请,还作岭南行。
穷海何时到,孤帆累月程。
乱蝉吟暮色,哀狖落秋声。
晚路潮波起,寒葭雾雨生。
沙埋铜柱没,山簇瘴云平。
念此别离苦,其如宗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