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疾会诗客元生与释子法朗因贻诸祠曹

对此嘉树林,独有戚戚颜。

抱瘵知旷职,淹旬非乐闲。

释子来问讯,诗人亦扣关。

道同意暂遣,客散疾徐还。

园径自幽静,玄蝉噪其间。

高窗瞰远郊,暮色起秋山。

英曹幸休暇,悢悢心所攀。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翻译

面对这片美丽的树林,我独自忧郁不乐。
深知病痛使我无法尽职,十多天来也无法享受悠闲。
僧人前来问候,诗人也前来敲门探望。
聊以寄托相同的道义,客人散去后疾病才慢慢缓解。
园中小路自然幽静,深秋的蝉在其中嘶鸣。
高窗俯瞰远处的郊区,傍晚的雾气升起在秋山之间。
有幸与同僚们暂得休息,心中却仍感悲伤。

注释

对此:面对。
嘉树林:美丽的树林。
独有戚戚颜:独自忧郁的样子。
抱瘵:患有疾病。
旷职:未能尽到职责。
淹旬:十多天。
非乐闲:并非乐于清闲。
释子:佛教僧侣。
扣关:敲门。
道同:志同道合。
暂遣:暂时寄托。
客散:客人离去。
玄蝉:深秋的蝉。
高窗:高处的窗户。
远郊:远处的郊区。
暮色:傍晚的光线。
英曹:同僚或英才们。
悢悢:悲伤的样子。
心所攀:心中牵挂的事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隐逸生活的景象,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宁静与平和。"对此嘉树林,独有戚戚颜"表达了诗人面对美好山林时的心境,感到一种孤寂的情怀,但这并不影响他对大自然的喜爱。"抱瘵知旷职,淹旬非乐闲"则透露出诗人身患疾病,对于自己的处境有所感慨,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于工作和事务的责任心。

"释子来问讯,诗人亦扣关"可能是指佛教僧侣或道士来访,询问诗人的健康状况,而诗人则以关门作为回应,隐喻着对外界的疏离。"道同意暂遣,客散疾徐还"则是说诗人与来访者达成一致,即使有所交流,也终将告别,回到各自的生活中去。

"园径自幽静,玄蝉噪其间"描绘出一片宁静的庭院景象,其中只有蝉虫的叫声打破了寂静。"高窗瞰远郊,暮色起秋山"则是从高窗眺望远处的乡村与秋天的山色,诗人通过这种视角感受到季节更迁和自然美景。

最后两句"英曹幸休暇,悢悢心所攀"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思念,以及希望在闲暇时光中得到身心的放松。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情感流露,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精神寄托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568)

韦应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汉族。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籍贯:长安(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737~792

相关古诗词

野次听元昌奏横吹

立马莲塘吹横笛,微风动柳生水波。

北人听罢泪将落,南朝曲中怨更多。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野居

结发屡辞秩,立身本疏慢。

今得罢守归,幸无世欲患。

栖止且偏僻,嬉游无早晏。

逐兔上坡冈,捕鱼缘赤涧。

高歌意气在,贳酒贫居惯。

时启北窗扉,岂将文墨间。

形式: 古风 押[谏]韵

雪行寄褒子

淅沥覆寒骑,飘飖暗川容。

行子郡城晓,披云看杉松。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善福阁对雨寄李儋幼遐

飞阁凌太虚,晨跻郁峥嵘。

惊飙触悬槛,白云冒层甍。

太阴布其地,密雨垂八纮。

仰观固不测,俯视但冥冥。

感此穷秋气,沈郁命友生。

及时未高步,羁旅游帝京。

圣朝无隐才,品物俱昭形。

国士秉绳墨,何以表坚贞。

寸心东北驰,思与一会并。

我车夙已驾,将逐晨风征。

郊涂住成淹,默默阻中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