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昔年禅诵地,荒草夕阳台。
仪凤有谁识,游人独上来。
古桐阴覆井,丛竹笋穿苔。
千古几兴废,北风吹雁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萧索而又静谧的自然景象和历史沧桑的感慨。诗人站在凤凰台上,目睹昔日禅诵之地,如今只剩荒凉的草地和夕阳的余晖。"仪凤有谁识"表达了对往昔辉煌而现在无人认知的凤凰台的感慨,凤凰曾是吉祥、尊贵的象征,但如今却无人问津。"游人独上来"则显示诗人孤独地登临,体验着历史的沉重。
接下来的"古桐阴覆井,丛竹笋穿苔"进一步描绘了凤凰台荒凉的景象。古老的梧桐树投下浓郁的影子,遮盖着废弃的井口;丛生的 竹林中,竹笋穿过青苔,显露出一片被时间遗忘的宁静。
最后两句"千古几兴废,北风吹雁回"则是对历史兴衰更迭的一种感慨。"千古几兴废"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变迁的无奈,而"北风吹雁回"则像是时间流转的声音,将昔日繁华带走,留下的是一片空寂。
整首诗通过对凤凰台自然景象与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过去荣光与现在荒凉之间矛盾的情感,以及对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深刻体验。
不详
水满平川月满船,船轻撑入藕花边。
移来谢守岩前坐,疑是容成洞里仙。
茶灶烟遮松际鹤,丝桐声杂树头蝉。
明朝更践弥明约,句拟当年石鼎联。
寂寂西岩寺,何人访静来。
重寻旧游地,惟有道师梅。
树蠹应留雪,香清不受埃。
可堪玄鬓改,春已隔年催。
此是夕郎宅,曾经左纬吟。
数联渔父曲,万顷碧波心。
月上白蘋渚,秋生古树阴。
当年濯缨处,清彻到如今。
井邑已非旧,柴桑里尚存。
春风三亩宅,落日数家村。
隔树闻鸡犬,编氓半子孙。
颓然孤垄在,寒菊绕松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