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困学工夫岂易成,斯名独恐是虚称。
傍人莫笑标题误,庸行庸言实未能。
这首诗出自宋代朱熹的《困学二首(其二)》,通过“困学”二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学习过程中的艰辛与挑战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诗中以“工夫岂易成”开篇,强调了学习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时间。接着,“斯名独恐是虚称”,表达了对仅凭虚名而不求真知的忧虑,强调了名声与实际能力之间的关系,提醒人们不应仅追求表面的荣誉,而应致力于真正的学问和道德修养。
“傍人莫笑标题误”,则是在告诫旁观者不要轻易嘲笑他人选择的学习方向或目标,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路径和理解深度,不应以偏概全。最后,“庸行庸言实未能”点明了即使行为和言语看似平凡,实际上却难以达到真正的卓越,强调了行动和言论背后需要有深刻的内涵和实践。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朱熹对于学习和道德修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于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鼓励人们在追求知识和道德的同时,也要注重实际的行动和言论,避免空谈和形式主义。
不详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出入无时是此心,岂知鸡犬易追寻。
请看屏上初爻旨,便识名斋用意深。
务学脩身要及时,竞辰须念隙驹驰。
清宵白日供游荡,愁杀堂前老古锥。
宝鉴当年照胆寒,向来埋没太无端。
祇今垢尽明全见,还得当年宝鉴看。
春服初成丽景迟,步随流水玩晴漪。
微吟缓节归来晚,一任轻风拂面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