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

宝鉴当年照胆寒,向来埋没太无端。

祇今垢尽明全见,还得当年宝鉴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克己》是宋代朱熹所作,通过宝鉴这一意象,深刻地探讨了自我约束与道德修养的主题。

首句“宝鉴当年照胆寒”,以“宝鉴”比喻内心的道德准则或自我反省的镜子,暗示古人对内心世界的重视和对道德行为的严格要求。这里的“照胆寒”形象地描绘出在道德标准的审视下,人内心的恐惧与反省,强调了道德自律的重要性。

次句“向来埋没太无端”,则表达了过去忽视或遗忘自我约束的情况,认为这种行为是不合理的、无端的。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于道德失范现象的批判态度,以及对恢复和强化个人道德责任感的呼吁。

后两句“祇今垢尽明全见,还得当年宝鉴看”,转而表达了一个积极向上的转变。通过“祇今垢尽明全见”,诗人描绘了一幅经过自我反省和努力,内心污垢被清除,道德之光得以显现的画面。这不仅象征着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也寓意着通过克己复礼,人们能够重新找回并珍视内心的道德准则,如同重拾当年的宝鉴一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宝鉴这一象征物,巧妙地传达了朱熹对于道德修养和个人自律的深刻思考,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反思、修正自己的行为,以达到内心的纯净与道德的完善。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曾点

春服初成丽景迟,步随流水玩晴漪。

微吟缓节归来晚,一任轻风拂面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伐木

伐木相将入远山,共听幽鸟语关关。

殷勤若解当时意,此日那容不尽欢。

形式: 七言绝句

春日偶作

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屩去登临。

千葩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题西林院壁二首(其一)

触目风光不易裁,此间何似舞雩台。

病躯若得长无事,春服成时岁一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