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左丞庾杲之移病诗

岁暮岂云聊,参差忧与疾。

匪浣孰能赐,持身固无述。

握兰空盈把,待漏终不溢。

嚣喧满眼前,簿领纷盈膝。

安用谈天辩,徒劳梦赐笔。

挂冠若东都,山林宁复出。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鉴赏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诗人沈约所作,名为《和左丞庾杲之移病诗》。从诗的内容来看,沈约在表达对友人庾杲病中的关心与慰问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内心的忧虑与无奈。

"岁暮岂云聊,参差忧与疾。"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时光流逝、忧愁交加的情绪,岁末来临,人们通常会感慨往昔,但诗人却将这种感慨转化为对友人的关切和自己内心的不安。

"匪浣孰能赐,持身固无述。"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改变现实境遇的无奈之情,好像在用一种自嘲的口吻说自己无法为朋友带去任何帮助,只能保持沉默。

"握兰空盈把,待漏终不溢。" 把握着兰草却始终未能满手,这可能是一种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法实现的矛盾。而“待漏终不溢”则是时间在不断流逝,但内心的感受却始终未曾溢出。

"嚣喧满眼前,簿领纷盈膝。"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繁华世界与私密空间并存的情景,外界的喧嚣声响充斥着诗人的视野,而私下里则是书卷堆积于膝。

"安用谈天辩,徒劳梦赐笔。" 诗人质疑了讨论天命、辩论哲理的意义,认为那是一种徒劳,因为即使在梦中获得天赐之笔,也不过是虚幻。

"挂冠若东都,山林宁复出。"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一种放弃世俗职务、归隐自然的愿望,好像诗人想要抛弃繁华的官场生活,回到宁静的山林之中去寻找心灵的安宁。

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以及对于友情、时光、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273)

沈约(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 字:休文
  • 籍贯: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
  • 生卒年:441~513年

相关古诗词

和刘中书仙诗二首(其二)

殊庭不可及,风熛多异色。

霞衣不待缝,云锦不须织。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和刘中书仙诗二首(其一)

清旦发玄洲,日暮宿丹丘。

昆山西北映,流泉东南流。

霓裳拂流电,云车委轻霰。

峥嵘上不睹,寥廓下无见。

形式: 古风

和刘雍州绘博山香炉诗

范金诚可则,摛思必良工。

凝芳自朱燎,先铸首山铜。

瑰姿信岩崿,奇态实玲珑。

峰嶝互相拒,岩岫杳无穷。

赤松游其上,敛足御轻鸿。

蛟螭盘其下,骧首盼层穹。

岭侧多奇树,或孤或复丛。

岩间有佚女,垂袂似含风。

翚飞若未已,虎视郁馀雄。

登山起重障,左右引丝桐。

百和清夜吐,兰烟四面充。

如彼崇朝气,触石绕华嵩。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和陆慧晓百姓名诗

建都望淮海,树阙表衡稽。

井干风云出,柏梁星汉齐。

皇王临万宇,惠化覃黔黎。

吉士服仁义,宿昔秉华圭。

庸贤起幽谷,钦言非象犀。

端委康国步,偃息召邦携。

举政方分策,易纪粲金泥。

伊余沐嘉幸,由是别园畦。

曾微涓露答,光景遂云西。

方随炼丹子,薄暮矫行迷。

形式: 古风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