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秋山图

峰迥留深隐,天清袭素袍。

栖身断人迹,游目送鸿毛。

树挂栖厓鸷,藤悬饮子猱。

龙眠石涧冷,虎撼树根牢。

木客吟时共,山樵弈处遭。

浮云过水尽,孤月挟霜高。

羽使来三岛,胎仙舞九皋。

左招玉斧饮,右揽赤松遨。

空色收寥廓,虚声起绎骚。

弹琴遗古散,载酒棹轻舠。

遂向图中见,谁能世外逃。

乘槎几月至,一泛九秋涛。

形式: 排律 押[豪]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林的壮丽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山峰、天空、树木、藤蔓、龙、虎、木客、山樵、浮云、孤月、神仙、玉斧、赤松等元素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远离尘嚣的意境。

首句“峰迥留深隐”,开篇即以巍峨的山峰引人入胜,暗示了山林深处的神秘与幽静。接着“天清袭素袍”一句,以“素袍”比喻清澈的天空,形象地描绘出秋日蓝天的纯净与宁静。

“栖身断人迹,游目送鸿毛”,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荒凉与辽阔,仿佛只有飞鸿偶尔掠过,留下一抹痕迹。接下来的几句“树挂栖厓鸷,藤悬饮子猱”,通过对比,展现了山林中动植物的和谐共生,以及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龙眠石涧冷,虎撼树根牢”,则以龙与虎的形象,赋予山林以神秘与力量,同时也体现了自然界中的平衡与秩序。接下来的几句“木客吟时共,山樵弈处遭”,描绘了山林中的人类活动,既有自然的和谐,也有生活的乐趣。

“浮云过水尽,孤月挟霜高”,以云、水、月、霜等自然景象,展现了秋日山林的动态美,同时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最后,“羽使来三岛,胎仙舞九皋”,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自由与美好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秋日山林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世界的追求。

收录诗词(473)

虞集(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 字:伯生
  • 号:道园
  • 生卒年:1272~1348

相关古诗词

送朱生南归

喜子南归盱水上,经过为我问临川。

几家橘柚霜垂屋,何处蒹葭月满船。

应有交游怜远道,试从父老说丰年。

寒机早晚成春服,一一平安报日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归蜀

我到成都住五日,驷马桥下春水生。

过江相送荷主意,还乡不留非我情。

鸬鹚轻筏下溪足,鹦鹉小窗呼客名。

赖得郫筒酒易醉,夜深冲雨汉州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自仁寿回成都

还乡思速去乡迟,王事相縻敢后期。

里父留看题壁字,山僧打送舍田碑。

胡桃筇竹南方要,卢橘枇杷上国知。

此日君亲俱在望,徘徊三顾欲何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寄福建佥宪马叔惠

荔子枝头火齐红,高堂纨扇坐薰风。

湘筠簟冷鱼波合,海柏梁深燕雨通。

络纬岂知秋袂薄,扊扅长忆晓餐同。

禁城来看花如锦,谁道清霜解恼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