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达在重阳节时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联“年来雅兴在秋山,说着登山便解颜”,开篇点题,说明诗人多年来对登山赏秋有着浓厚的兴趣,一提到登山,脸上便洋溢出喜悦之情。这里通过“雅兴”二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品味和热爱。
颔联“抚景可堪逢九日,庇身何必更千间”,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珍视与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九日即重阳节,诗人感慨于这美好的时节,却不必追求豪华的住所来庇护身心,体现了他崇尚简朴生活的哲学思想。
颈联“欺风白帽频频整,待雨黄花故故悭”,生动描绘了诗人登山时的动作和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白帽被风吹动,诗人不时整理,而面对即将到来的雨水,黄花似乎故意吝啬绽放,这些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感和亲近感。
尾联“不是羽书初罢警,相从那得有馀閒”,以“羽书”比喻紧急军情,暗示诗人过去曾有过忙碌的生活,如今军警警报解除,才有闲暇时间与朋友相聚,享受宁静的时光。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渴望和对过往忙碌岁月的释然。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重阳节登山赏景的经历,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简朴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平静生活的向往,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