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杳杳烟波隔千里,白蘋香散东风起。
日落汀洲一望时,愁情不断如春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烟波浩渺的画面,千里之外的江面上,白蘋花在东风吹拂下飘散着香气。诗人站在汀洲上,夕阳西下,望着远方,心中的愁绪如同春水般滔滔不绝,无尽无休。寇准以简洁的笔触,表达了对柳恽诗作的追思以及自己内心深深的感慨,将景物与情感交融,展现出宋代诗歌的婉约与深沉。
不详
汉族。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1023)九月,又贬衡州司马,是时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炎光君此去,旅恨杳何穷。
海树瘴烟黑,蛮村山路中。
爱君白发无羁束,命驾常为千里游。
一夜春江又回棹,当时风雨满汀洲。
晴色半和行色远,江头别来欲何之。
数杯酒尽又南去,正是落花春暮时。
萧萧征骑立长亭,遥指天涯万里程。
尊酒欲阑人欲别,夕阳丝管尽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