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处士水亭

城外逋翁宅,开亭野水寒。

冷光浮荇叶,静影浸鱼竿。

吠犬时迎客,饥禽忽上阑。

疏篱僧舍近,嘉树鹤庭宽。

拂砌烟丝袅,侵窗笋戟攒。

小桥横落日,幽径转层峦。

好景吟何极,清欢尽亦难。

怜君留我意,重叠取琴弹。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翻译

郊外有位隐士的居所,建了一座亭子面对寒冷的溪流。
冷月的光芒漂浮在浮萍叶上,静静的倒影映照着钓鱼竿。
狗儿不时地迎接客人,饥饿的鸟儿忽然飞上栏杆。
简陋的篱笆附近是僧人的住所,寺庙前的大树和宽敞的鹤园。
炊烟袅袅升起,竹笋簇拥着窗户,景象宁静。
小桥横跨夕阳,幽深的小路蜿蜒穿过层层山峦。
如此美景令人吟诵不尽,清闲的快乐却难以言表。
你盛情挽留我,让我取出琴弦,一同享受这美好时光。

注释

逋翁:隐士。
宅:居所。
野水:野外的溪流。
冷光:月光。
荇叶:浮萍叶。
浸:倒映。
吠犬:狗。
迎客:迎接客人。
阑:栏杆。
疏篱:简陋篱笆。
僧舍:僧人住所。
鹤庭:鹤园。
拂砌:炊烟缭绕。
烟丝:炊烟。
袅:袅袅升起。
笋戟:竹笋。
攒:簇拥。
小桥:小桥。
落日:夕阳。
层峦:层层山峦。
吟何极:吟唱不尽。
清欢:清闲的快乐。
难:难以言表。
怜君:怜惜你。
取琴弹:取出琴弦弹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水亭景象,充满了自然之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首联"城外逋翁宅,开亭野水寒"点明了地点,城郊的隐士居所,水亭依水而建,透露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闲适气氛。"冷光浮荇叶,静影浸鱼竿"通过描写水面的冷光和倒映的鱼竿影子,展现出水的清澈与宁静,以及主人垂钓的闲适生活。

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的环境,"吠犬时迎客,饥禽忽上阑"写出了田园生活的亲切与生机,狗儿迎客,飞鸟觅食,动静结合,富有生活气息。"疏篱僧舍近,嘉树鹤庭宽"则展现了诗人对僧舍和庭中嘉树鹤群的欣赏,体现了禅意与高洁。

"拂砌烟丝袅,侵窗笋戟攒"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形容炊烟袅袅上升,竹笋簇拥窗户,增添了诗意的画意。"小桥横落日,幽径转层峦"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分,小桥流水与蜿蜒小路通往山峦的景色,给人以深远的空间感。

尾联"好景吟何极,清欢尽亦难"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赞叹和对清静生活的深深留恋,"怜君留我意,重叠取琴弹"更是直接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中弹琴共度美好时光。

总的来说,陈尧佐的《林处士水亭》是一首清新脱俗的山水田园诗,通过对水亭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收录诗词(59)

陈尧佐(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大臣、水利专家、书法家、诗人。宋仁宗时官至宰相,景祐四年(1037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康定元年(1040年),以太子太师致仕。庆历四年(1044年),去世,年八十二,赠司空兼侍中,谥号“文惠”。明吏事,工书法,喜欢写特大的隶书字,著有《潮阳编》、《野庐编》、《遣兴集》、《愚邱集》等。今存词一首

  • 字:希元
  • 号:知余子
  • 籍贯:阆州阆中
  • 生卒年:963年—1044年10月26日

相关古诗词

野吏亭

野吏厌公堂,开轩出郡墙。

残花炎帝圃,斜日尉佗乡。

叠巘分诸粤,重城截大荒。

耕桑蛮聚落,烟火汉封疆。

云势飘蓬岛,天形压夜郎。

扁舟闲得侣,嘉树远成行。

梅雨千林暮,春风百草香。

人家浮浩淼,鸟道没青苍。

爽垲吟魂健,虚明夏景凉。

他年重回首,牢落愧甘棠。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游永明寺

附郭山光峭若烟,倚空楼殿白云巅。

孤轩半出青松杪,颢气疑游碧汉边。

惜别拟留风外燕,伤秋因感雨中蝉。

人家掩映藏鱼浦,岛树扶疏没水天。

痛饮岂同莲社客,狂歌聊许竹林贤。

忘形且尽尊前乐,休忆楼岩与济川。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忆越州(其三)

抽毫欲赋东南奇,云山好景惭有遗。

平波荡漾照湖渌,扁舟忆得游春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古寺偈

殿古寒炉空,流尘暗金碧。

独坐偶无人,又得真消息。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