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对南皮尚书语

尚书顾我言,子适日本归。

韩衅初未发,蓄谋非一时。

彼族治战具,其端讵难窥。

觇国能返报,备豫或不迟。

边事坏至此,语次张髯髭。

逡巡仰而对,兹意匪所知。

颇闻列国法,其制有三师。

号为常备者,终岁听指撝。

昼惊若赴敌,宵严若交绥。

其次曰预备,军行乃登陴。

又次为后备,不足则徵之。

朝令夕已发,有类脱兔驰。

中朝实久弛,文武苟以嬉。

寇至纷募兵,械器窳弗治。

近如牙山役,浃月遥相持。

济师数十请,主者莫肯尸。

败我非彼能,灞上真群儿。

尚书试熟念,下走徒嘘唏。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郑孝胥的作品《纪对南皮尚书语》,诗人通过尚书的话,描绘了当时中国与日本之间的紧张局势。尚书提到日本早有预谋,积极备战,暗示着战争的危险正在逼近。诗人批评了朝廷的懈怠,指出常备军制度未能得到有效执行,一旦敌人来犯,临时征兵和武器装备都无法及时应对,如牙山战役中的表现。诗人认为,国家的失败并非敌人的强大,而是由于内部的无能和玩忽职守。最后,尚书的话语让诗人深感忧虑,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叹息。整首诗寓言深刻,反映了晚清时期国家面临的危机和改革的紧迫性。

收录诗词(1461)

郑孝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自都署步归寓宅

幕府绝通谒,散步惟长廊。

枇杷冬始发,雨中送微香。

院落疏逢人,向夕气已苍。

觅句悄隐几,移灯清照床。

朅来亲吏牍,勉强岂所长。

骤闻北方警,寇深徒慨慷。

此邦敌久瞰,狙袭谁得防?

论议多奚为,缓急未可量。

出门望我居,南去五里强。

数日乃一归,儿女迎踉跄。

坐定顾之叹,老我当何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哀东七三首(其一)

中年念儿女,刚性殊曩昔。

眼中第三儿,抱玩辄不释。

咿哑才学语,见爷已解索。

吾怀虽抑郁,为汝长暂适。

亲党共誇慧,比似珠的皪。

何时大疏忽,不节使伤食。

投药若小瘳,日日看愈瘠。

出愁入亦愁,弥月疾随革。

冬至幸脱命,小寒过不得。

父怜母复爱,抚汝两脚直。

形式: 古风

哀东七三首(其二)

儿死肤未冰,卧板藉以褓。

出门别吾友,归敛已不早。

入棺望始绝,父子缘遽了。

犹当书两和,白骨知此恼。

纸钱送汝去,遗烬那忍扫。

今宵我不寐,窗下灯皎皎。

后房汝啼处,絮泣剩婢媪。

一家各上床,掷汝向荒草。

岁尽冶城旁,月寒新鬼小。

形式: 古风

哀东七三首(其三)

三岁居日本,此行诚不利。

海东得是儿,自诧带奇气。

归来太仓卒,断乳哺用饵。

十旬卒致殒,分我感时泪。

辽沈方鏖兵,暴骨满关外。

谁非父母体,驱向万里弃。

汝殇何足恨,浩劫行且至。

中原适无人,去去非我世。

明年化猿鹤,聊欲从此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