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咸用所作,名为《喻道》。从诗的内容来看,它通过对古代秦皇、汉武帝的历史事件的回顾,以及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事物无常以及生命短暂的深刻感慨。
"汉武秦皇漫苦辛,那思俗骨本含真。" 这两句通过对汉武帝和秦始皇的历史评价,反映出他们在位时的艰难与辛劳,以及他们在追求永恒与真理方面的执着。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古代帝王们的理解,即便是权势最大的统治者,也无法逃脱时间的洗礼。
"不知流水潜催老,未悟三山也是尘。" 这两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物质世界终将归于尘土的感慨。流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三山”可能指的是道教中的仙境,但即便是这些被视为永恒不变的地方,也最终难逃塵化的命运。
"牢落沙丘终古恨,寂寥函谷万年春。" 这两句通过对沙漠与山谷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于历史遗迹和自然环境中生命力度过时间考验而依旧生机勃勃的赞美之情。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界永恒不变的一种敬畏。
"长生客待仙桃饵,月里婵娟笑煞人。"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其中“长生”指的是追求长生不老,“仙桃”是中国古代传说中能够延年益寿的灵果。这两句通过对仙境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获得永恒生命状态的一种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与自然的对比,以及生死和时间的思考,展现了一种深邃的哲思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