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四十二)

一月在天,影含众水。

只如双剑峰头月,何似芙蓉溪上月。

芙蓉溪上月,何似泐潭潭底月。

若道同,东西各一涯,若道别,天无第二月。

形式: 偈颂

翻译

月亮高悬于一月的天空,它的影子映照在众多的水面。
如同双剑峰顶的月亮与芙蓉溪边的月亮相比,哪个更美?
芙蓉溪边的月亮又怎能与泐潭潭底的月亮相提并论呢?
如果说它们相同,只是东西两侧各有天地;如果说它们不同,那么天空中没有第二个这样的月亮。

注释

一月:农历的第一个月,这里可能指特定的月份或象征时间。
影含众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水面,形成一片光影。
双剑峰:可能是地名,形容山峰形状像两把剑。
芙蓉溪:可能是一条以芙蓉花命名的溪流。
泐潭:可能是一个湖泊或潭水,名字带有潭字。
东西各一涯:比喻两地相隔遥远。
天无第二月:强调独一无二,月亮的美丽不可复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惟一的作品,以月亮在不同环境中的形象为喻,展现了诗人对月光下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和哲理思考。首句“一月在天,影含众水”描绘了月亮高悬天空,其光芒映照在水面的景象,暗示万物皆可成为月亮的倒影。接下来,诗人将月亮比作双剑峰和芙蓉溪上的明月,通过对比,表达了月亮在不同背景下的各异风采。

“芙蓉溪上月,何似泐潭潭底月”,进一步强调了月亮在静谧清澈的溪流和深潭中的不同韵味。最后两句,“若道同,东西各一涯,若道别,天无第二月”,诗人借月亮的不同位置,寓意世间万物虽有差异,但本质相同,如同天上的月亮只有一个,无论何处,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寓言式地传达了佛教中关于万物皆空、万法归一的哲学思想,同时也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哲理的洞察。

收录诗词(228)

释惟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四十一)

五五午时书,妖邪尽扫除。

一堂风悄悄,千古意如如。

蒲饮先春雪,粽餐明月珠。

舌头如具眼,醉饱乐无馀。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四十)

细不可减,大无以加。近在眼睫,远过天涯。

是著即错,拟之又差。

缺齿老胡会不得,空携只履返流沙。

形式: 偈颂 押[麻]韵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三十九)

去从闹市红尘去,归向白云深处归。

因甚更无迎与送,去来寸步不曾移。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三十八)

这老冻侬,惺惺懵懂。

分明无一丝毫,刚道有三斤重。

只知恁么脱空相诳,不知其雠甚于戴天之不共。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