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帝

凝旒南面总虚名,庙祀何曾暂割牲。

但学禅心能忍辱,莫羞侯景陷台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高高在上的君主空有虚名,神庙祭祀从未真正宰杀牺牲。
只学得禅宗般的忍受屈辱,不要羞于提及侯景攻陷台城的历史。

注释

旒:古代帝王礼帽上的玉串,象征尊贵。
南面:古代君主坐北朝南,此处指君主之位。
虚名:表面的、不实的名声。
庙祀:对神灵或祖先的祭祀活动。
暂割牲:暂时宰杀祭祀用的动物。
禅心:佛教中指清静、忍耐的心境。
忍辱:忍受侮辱或委屈。
侯景:南北朝时期叛将,攻陷建康(今南京)。
陷台城:侯景攻破东晋都城建康(台城)的事件。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李觏所作,题目为《梁帝》。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梁帝的想象和描绘,表达了对理想君主形象的向往以及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首句“凝旒南面总虚名”指的是梁帝在位时虽享有至高无上的尊荣(“凝旒”是皇冠上悬挂的玉片,代表最高统治者),但这种尊荣并非真正建立在功绩之上,而更多是一种名义上的存在。南面通常指帝王坐北朝南接受百官朝拜的位置。

第二句“庙祀何曾暂割牲”表达的是梁帝即位之后,对待国家大典——祭天地祖宗等重要礼仪,未曾有过怠慢或疏忽之处。这里强调了梁帝对传统礼制的尊重和维护。

第三句“但学禅心能忍辱”则转向个人修为,提出即使在受到侮辱时,也能够通过学习佛家禅定之心来培养出忍耐和宽容的品质。这里的“忍辱”不仅是对外界的包容,更是内心修养的一种境界。

末句“莫羞侯景陷台城”则是告诫自己或他人,在面临困境时(如侯景之乱导致建康失守),也不应感到羞愧。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于个人品德坚持和道德自尊的强调。

整首诗通过对梁帝的一种美好设想,展现了一种理想化的人物形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本人的政治理念与个人修养观。

收录诗词(338)

李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字:泰伯
  • 号:盱江先生
  •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 生卒年:1009—1059

相关古诗词

雪中见梅花二首(其二)

数枝斜出短墙阴,密雪无端苦见侵。

天意似怜群木妒,尽教枯朽作瑶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雪中见梅花二首(其一)

品物由来貌取难,共言花卉易凋残。

宁知姑射冰肌侣,也学松筠耐岁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雪中赠柳枝

暖气来时柳眼新,一场冰雪更愁人。

要知真宰无诚信,取次东风未是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麻源题壁

一到麻源日又曛,几回欲起却逡巡。

世间岂是无山水,不奈閒人好聒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