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到麻源日又曛,几回欲起却逡巡。
世间岂是无山水,不奈閒人好聒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麻源一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哲思。"一到麻源日又曛"表明诗人来到了麻源,这里的阳光明媚,气氛宁静。"几回欲起却逡巡"则透露诗人虽有离开的打算,但却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不忍离去。
接下来的"世间岂是无山水"一句,是对自然之美的一种肯定,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大自然情感的投射。最后,"不奈閒人好聒人"则流露出诗人对于那些闲人妄议、喜爱打扰他人的不满,似乎在表达一种对于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
这首诗语言简洁自然,意境清新脱俗,体现了宋代文人淡泊明志,对于山水之美有独到的感悟和欣赏。
不详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以色从人自古然,幸逢圣主得称贤。
太王姜女来岐下,应不相将堕井泉。
江村古寺偶閒行,一饮全疑酒有灵。
水底屈原应大笑,我今独醉众人醒。
腊后梅花破碎香,望中情地转凄凉。
游山只道寻高处,高处何曾见故乡。
长房化去已千年,鬼魅纷纷不畏天。
老鳖若来为太守,何人杀向葛陂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