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次吴襄阳韵二首(其一)

葛公未易谈,佳处当自晓。

轻身托人主,岁晚那得保。

哀哉杨德祖,所恨机太早。

文若岂不迟,万变要难了。

书生法当骄,正惧此身小。

空桑视汤币,不博一介草。

向来磻溪人,所愿直钩老。

孔明平生志,岂必书江表。

但从德翁游,时和司马好。

胸中管乐事,本自不足道。

所以刘葛交,终焉契鱼藻。

旧时耕凿地,千岁迹未扫。

客来访遗事,泪落日杲杲。

冈头双白鹭,飞去何渺渺。

形式: 古风

翻译

葛洪的学问不易轻易谈论,其中的精华需要自己去领悟。
他把生命托付给他人,到了晚年哪里还能保全。
可悲啊,杨修才华横溢,只因洞察力过早展现。
文章才华如果能晚些显露,世事变化就难以预料。
读书人本应骄傲,但又担心自己的才识不够宏大。
面对空荡的桑园,他视权贵如弃物,连一株草都不屑。
磻溪隐士的愿望,只是垂钓到老,不问世事。
像诸葛亮那样,一生志向并非都写在纸上,也不一定局限江表。
他只与德翁交往,与司马相好,这都是顺应时宜。
他的胸中深藏管仲、乐毅那样的治国之才,这些本就不需多言。
因此,他与刘表的友情,如同鱼儿亲近水藻,深深契合。
昔日的耕田凿井之地,千年过去,痕迹依然未被清除。
客人来访,提起往事,不禁泪流满面,阳光依旧明亮。
山冈上两只白鹭翩翩飞去,身影渐行渐远。

注释

葛公:指葛洪,东晋道士,医药学家。
轻身:此处指舍身。
机太早:指杨修过早展示才能,招致祸患。
万变:世事变化。
书生:指读书人。
磻溪人:指磻溪钓鱼的隐士姜太公。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德翁:可能指有德之人。
胸中管乐事:比喻治国才能。
刘葛交:指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
耕凿地:指农田。
杲杲:明亮的样子。
渺渺:形容飞鸟远去,消失不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隆中次吴襄阳韵二首(其一)》,通过对葛公(葛亮)的评价,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诗中提到葛公的智谋不易揣测,他的忠诚与牺牲在晚年并未得到应有的保障,以杨德祖(杨修)为例,惋惜其才华过早暴露。诗人认为诸葛亮如果行事更为谨慎,可能结局会有所不同,但他选择坚守原则,不为权势所动。

诗人强调书生应有的骄傲,同时警惕自身地位卑微,暗示了诸葛亮的高尚情操。他以磻溪垂钓者自比,希望过上简单宁静的生活,而非追求世俗功名。诗人还提及诸葛亮的志向并不一定需要通过公开表达,他的友谊和理想深藏不露。

最后,诗人感叹隆中旧址的荒凉,昔日耕凿之地已成遗迹,来访者追忆往事,不禁泪流满面。结尾处的白鹭飞去,增添了寂寥之感,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深刻,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1487)

项安世(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隐求斋

种桑不撩寒,莳粟长苦饥。

饥寒从古有,但使愿无违。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微]韵

寒食有怀楚都

北土重寒食,东风吹故都。

不知清野后,还有踏青无。

荻笋烹鱼美,萎蒿裹饭腴。

异乡悲节物,归梦速樯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寒食舆病上冢道中即事

二年不踏长堤路,十里春风只如故。

高高下下桃李坡,整整斜斜杨柳渡。

花飞絮走君莫惊,燕语莺啼方好声。

满地绿阴无限句,际天幽草几多情。

形式: 古风

寒食舆病至城西再续去年之咏

冉冉飞来红杏雨,又到去年花落处。

花今落惯已如常,莫怪春归春不语。

却思天女染春时,弄粉调朱傅绿枝。

只见插花人似锦,谁知当日手如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