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葛公未易谈,佳处当自晓。
轻身托人主,岁晚那得保。
哀哉杨德祖,所恨机太早。
文若岂不迟,万变要难了。
书生法当骄,正惧此身小。
空桑视汤币,不博一介草。
向来磻溪人,所愿直钩老。
孔明平生志,岂必书江表。
但从德翁游,时和司马好。
胸中管乐事,本自不足道。
所以刘葛交,终焉契鱼藻。
旧时耕凿地,千岁迹未扫。
客来访遗事,泪落日杲杲。
冈头双白鹭,飞去何渺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隆中次吴襄阳韵二首(其一)》,通过对葛公(葛亮)的评价,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诗中提到葛公的智谋不易揣测,他的忠诚与牺牲在晚年并未得到应有的保障,以杨德祖(杨修)为例,惋惜其才华过早暴露。诗人认为诸葛亮如果行事更为谨慎,可能结局会有所不同,但他选择坚守原则,不为权势所动。
诗人强调书生应有的骄傲,同时警惕自身地位卑微,暗示了诸葛亮的高尚情操。他以磻溪垂钓者自比,希望过上简单宁静的生活,而非追求世俗功名。诗人还提及诸葛亮的志向并不一定需要通过公开表达,他的友谊和理想深藏不露。
最后,诗人感叹隆中旧址的荒凉,昔日耕凿之地已成遗迹,来访者追忆往事,不禁泪流满面。结尾处的白鹭飞去,增添了寂寥之感,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深刻,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不详
种桑不撩寒,莳粟长苦饥。
饥寒从古有,但使愿无违。
北土重寒食,东风吹故都。
不知清野后,还有踏青无。
荻笋烹鱼美,萎蒿裹饭腴。
异乡悲节物,归梦速樯乌。
二年不踏长堤路,十里春风只如故。
高高下下桃李坡,整整斜斜杨柳渡。
花飞絮走君莫惊,燕语莺啼方好声。
满地绿阴无限句,际天幽草几多情。
冉冉飞来红杏雨,又到去年花落处。
花今落惯已如常,莫怪春归春不语。
却思天女染春时,弄粉调朱傅绿枝。
只见插花人似锦,谁知当日手如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