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劝粜

阳和二月春,草木皆生意。

那知田野间,斯人极憔悴。

殷勤问由来,父老各长喟。

富室不怜贫,千仓尽封闭。

只图价日高,弗念民已弊。

去年值饥荒,自分无噍类。

幸哉活至今,且复遇丰岁。

庶几一饷乐,养育谢天地。

岂期新春来,米谷更翔贵。

况又绝市无,纵有湿且碎。

何由充饥肠,何由饱孥累。

恨不死荒年,免复见忧畏。

我闻父老言,痛切贯心肺。

行行至平洲,景象顿殊异。

白粲玉不如,一升才十四。

问谁长者家,作此利益事。

父老合掌言,子文姓陈氏。

起家本儒生,畴昔乐赈施。

忆昨艰食时,巨室争谋利。

米斗三百馀,独收七十二。

三都数千口,受彼更生惠。

开库质敝衣,假此赒贫匮。

取本不取息,所活岂胜计。

我曹非此翁,久作沟中胔。

吁嗟薄俗中,乃有此高义。

吾邦贤使君,爱民均幼稚。

一闻平粜家,褒赏无不至。

或与旌门闾,或与锡金币。

独有颍川翁,宠光未之被。

故作行路谣,庶彻铃斋邃。

且俾殖利徒,闻风默知愧。

并生穹壤间,与我皆同气。

富者盍怜贫,有如兄恤弟。

恻隐仁之端,人人均有是。

顽然铁石心,何异患风痹。

不仁而多财,聚易散亦易。

惟有种德家,福禄可长世。

不闻眉山苏,盛美光传记。

卖田救年荒,生子为国器。

不见南浦毛,一惟利是嗜。

积谷幸年荒,生子遭黥隶。

天道极昭明,勿作幽远视。

谁欤为斯谣,西山真隐吏。

形式: 古风

翻译

春天温暖的二月,万物充满生机。
却不知田野间,有人极度困苦。
热心询问原因,乡亲们深深叹息。
富户不肯怜悯穷人,粮仓全部紧闭。
只求价格日高,不顾百姓困苦。
去年遭遇饥荒,自料无法存活。
幸运的是活到现在,又逢丰收之年。
希望能有一时的欢乐,感恩天地养育。
没想到新年到来,米谷价格更高。
市场断绝,即使有也潮湿破碎。
如何填饱肚子,如何养活家人。
遗憾没有早死在荒年,以免再受忧虑。
我听父老诉说,心中悲痛万分。
行走在平坦的沙洲,景象大不相同。
白米如玉,但一升仅售十四钱。
询问哪家长者,做出这样的善举。
父老合掌回答,是陈子文家。
他出身儒生,过去乐于救济他人。
回忆起饥饿的日子,豪族争相逐利。
米价高达三百多,他却只收七十二。
数千人口的三都,因此得以重生。
他打开仓库典当旧衣,救济贫困。
他只取本金不取利息,救活的人难以计数。
我们若非这位老人,早已饿死沟壑。
在这浅薄的世风中,竟有这般高尚情操。
我们的贤能官员,爱护百姓如同幼童。
一旦听说平价卖粮的人,奖赏无微不至。
有的赐予门第荣誉,有的赠以金银。
只有颍川那位老人,未蒙受恩宠。
所以我写下这首歌谣,希望传到官署深处。
让那些追求利润的人,听到后默默感到羞愧。
我们同生活在天地间,都是同胞。
富人何不怜悯穷人,如同兄弟般关怀。
同情是仁爱的起点,人人都应具备。
铁石般的心肠,与患风瘫有何区别。
不仁且富有,聚敛容易,散去也快。
唯有种下善德之家,福禄才能长久。
没听说眉山的苏东坡,他的美德流传史册。
他卖田度过饥荒,儿子成为国家栋梁。
不像南浦的毛姓人,一心追逐私利。
有人因积粮而庆幸饥荒,儿子却因此受刑。
天道公正分明,不应忽视底层苦难。
是谁创作了这首歌谣,他是西山的隐士。

注释

阳和:温暖的。
生意:生机。
憔悴:极度困苦。
父老:乡亲长辈。
怜贫:怜悯穷人。
饥荒:严重的粮食短缺。
丰岁:丰收之年。
庶几:或许,希望。
翔贵:价格上涨。
绝市:市场断绝。
痛切:深切。
平洲:平坦的沙洲。
白粲:白米。
子文:人名。
儒生:读书人。
赈施:救济。
巨室:豪族。
旌门闾:表彰门第。
锡金币:金银赏赐。
铃斋:官署。
殖利徒:追求利润的人。
穹壤:天地。
兄恤弟:兄弟般的关怀。
眉山苏:苏东坡。
南浦毛:毛姓人。
黥隶:受刑罚的人。
幽远:偏远,暗淡。
西山真隐吏:隐居的官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真德秀的《浦城劝粜》,描绘了春天里乡村的景象,但贫富悬殊,富户囤积粮食导致价格上涨,百姓生活困苦。诗人同情农民的疾苦,特别提到一位姓陈的儒生,陈子文,他曾在饥荒时以低价购入米粮,再以成本价出售,救济贫困,却不取利息。他的善举对比出当时社会风气的冷漠,只有少数像陈子文这样的贤者在行善。诗人呼吁富人应体恤贫者,因为仁慈是人的本性,而贪婪只会带来短暂的财富。他还提及当地官员对陈子文的忽视,希望这首诗能让那些逐利之人感到羞愧,并提倡全社会学习陈子文的美德。最后,诗人以苏东坡和毛一鹭为例,前者卖田救荒,后者却唯利是图,以此强调道德的重要性。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具有强烈的劝诫意味。

收录诗词(166)

真德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本姓慎,因避孝宗讳改姓真。始字实夫,后更字景元,又更为希元,南宋后期理学家、大臣,学者称其为“西山先生”。有《真文忠公集》都传世

  • 号:西山
  • 籍贯:福建路建宁府浦城县(今福建省浦城县仙阳镇)
  • 生卒年:1178年10月27日-1235年5月20日

相关古诗词

游鼓山

严宸有追诏,趣上太守符。

疲民未苏醒,还顾空踌躇。

来寻灵源盟,喜与佳客俱。

始酌清泠泉,一浣丹墨洿。

超然烦溽中,著身在冰壶。

迟明陟危亭,云涛渺空虚。

烟霏倏开阖,峰峦时有无。

伟哉此绝观,雄压东南隅。

苍崖万仞立,四面环琼琚。

翠木巧蔽亏,亭午清阴敷。

令人澹忘归,似到真华胥。

忆昨泛莲日,选胜邀朋徒。

摩挲岩上刻,慨仰赵与朱。

举觞酹且盟,一节期终初。

重来三十年,恍如隔朝晡。

并游四五人,存者独老癯。

有怀子陈子,感叹为欷歔。

子抱明月终,我方长涂趋。

颠踣惧不免,儆省当何如。

愿言祝同社,著力相携扶。

禅伯亦可人,新结峰顶庐。

老我故倦游,轩冕非所娱。

会须脱尘鞿,来依懒瓒居。

形式: 古风

登南岳上封寺

好风一夜扫阴霖,涌出群山紫翠深。

眼界豁然因有觉,六尘空后见真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登南岳山

烟霞本成癖,况复游名山。

举手招白云,欲纳怀袖间。

咄哉亦痴绝,有著即名贪。

振衣遇长风,浩浩天地宽。

形式: 古风

跋蔡节斋为题张生所画文公像

张生父子称紫阳,于容人物非寻常。

能传遗像数百本,粹然千载存无忘。

言学工夫日星皎,无言气象真难晓。

后学深明未发时,始信张生功不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