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听琴

江流浩浩群动息,琴声琅琅中夜鸣。

水深天阔音响远,仰视牛斗皆从横。

昔有至人爱奇曲,学之三岁终无成。

一朝随师过沧海,留置绝岛不复迎。

终年见怪心自感,海水震掉鱼龙惊。

翻回荡潏有遗韵,琴意忽忽从此生。

师来迎笑问所得,抚手无言心已明。

世人嚣嚣好丝竹,撞钟击鼓浪谓荣。

安知江琴韵超绝,摆耳大笑不肯听。

形式: 古风

翻译

江水流淌宽广,万物静止,夜晚琴声清脆响起。
水深天阔,琴音悠扬传得远,抬头只见牛郎星和织女星横挂天际。
从前有个极有天赋的人,痴迷于一首奇特的曲子,苦学三年却未有所成。
有一天他跟随老师渡过大海,被留在孤岛上,再无人迎接。
整年孤独,心中感受奇异,琴声震动海浪,连鱼龙也为之惊动。
琴音回荡,余韵犹存,琴意突然涌现。
老师笑着前来询问收获,他默默无语,心中已明了。
世人忙乱,只爱热闹的音乐,敲钟打鼓以为荣耀。
他们哪里知道,江上的琴音超凡脱俗,他们摇头大笑,不愿倾听。

注释

浩浩:形容江水广阔无垠。
琅琅:形容琴声清脆悦耳。
牛斗:指牛郎星和织女星。
至人:极有天赋的人。
丝竹:泛指音乐。
超绝:超出常规,非常出色。
摆耳:摇头,表示不理解或不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豪苏辙的《舟中听琴》,描绘了诗人于舟中聆听琴声的场景。首句“江流浩浩群动息”以江水的宏大背景渲染出宁静的氛围,琴声在此时响起,"琴声琅琅中夜鸣",显得尤为悠扬。接下来,“水深天阔音响远”写出了琴音在广阔天地间传播的深远,仿佛连星空中的牛斗星宿都为之侧耳。

诗人借古人学琴不成的故事,暗示自己对琴艺的独特领悟。“一朝随师过沧海”象征着突破自我,超越世俗的追求。琴音带来的奇异感受让诗人“海水震掉鱼龙惊”,显示出琴声的震撼力。最后,“师来迎笑问所得,抚手无言心已明”描绘了琴师与诗人之间心领神会的默契,以及琴音对诗人内心世界的触动。

诗的结尾,诗人批评了世人对世俗娱乐的盲目追求,而忽略了如江琴般超凡脱俗的雅趣,“世人嚣嚣好丝竹,撞钟击鼓浪谓荣”,与自己在舟中听琴的静谧心境形成对比。诗人以“安知江琴韵超绝,摆耳大笑不肯听”表达出对高雅艺术的坚守和对浮躁世态的不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舟中听琴的体验,展现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对超然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舟次大云仓回寄孔武仲

一风失前期,十日不相见。

君帆一何驶,去若乘风箭。

我舟一何迟,出没蔽葭薍。

瓮中有白糟,床上有黄卷。

妻孥不足共,思子但长叹。

池阳重相遇,抚手成一粲。

先行复草草,回首空眷眷。

人生类如此,迟速亦何算。

一见诚偶然,四海良独远。

相期庐山阴,把臂上云巘。

形式: 古风

舟次磁湖以风浪留二日不得进子瞻以诗见寄作二篇答之前篇自赋后篇次韵(其一)

惭愧江淮南北风,扁舟千里得相从。

黄州不到六十里,白浪俄生百万重。

自笑一生浑类此,可怜万事不由侬。

夜深魂梦先飞去,风雨对床闻晓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舟过严陵滩将谒祠登台舟人夜解及明已远至桐庐望桐君山寺缥缈可爱遂以小舟游之二绝(其一)

扁舟匆草出山来,惭愧严公旧钓台。

舟子未应知此恨,梦中飞楫定谁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西轩画枯木怪石

西轩素屏开白云,婆娑老桂依霜轮。

顾兔出走蟾蜍奔,河汉卷海机石蹲。

牵牛自载倚桂根,清风飒然吹四邻。

东坡妙思传子孙,作诗仿佛追前人。

笔墨堕地称奇珍,闭藏不听落泥尘。

老人读书眼病昏,一看落笔生精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