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隐李季可挽诗二首(其一)

云卷云舒好静观,谓宜隐者似无端。

谁知天上为霖用,竟作人间出岫看。

万里功名当进步,诸昆时节合弹冠。

只因自得无心趣,三度归来现宰官。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翻译

云朵翻卷舒展,适合静静欣赏,仿佛隐士的生活并无定规。
谁会想到,天上的雨露原本用于滋润大地,现在却被人间山峰所观看。
在遥远的追求中,功名应当步步高升,亲朋好友也应适时祝贺。
只因内心满足,无求名利之心,他三次归来后竟然担任了地方官员。

注释

云卷云舒:形容云彩的自然变化,象征世事无常。
隐者:指隐居不仕的人。
天上为霖:比喻天降甘霖,滋润万物。
出岫:比喻辞官归隐。
万里功名:远大的功业和名声。
弹冠:古人表示祝贺的方式,意为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迎接新官。
自得:内心满足,自我得意。
宰官:古代地方高级官员,如县令、知府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彦约为他的朋友李季可所作的挽诗之一。诗中表达了对李季可淡泊名利、超然物外性格的赞赏,同时也揭示了他对李季可看似无意仕途实则深藏大才的敬佩。

首句“云卷云舒好静观”描绘了李季可如云般自在的生活态度,欣赏他不随波逐流,享受宁静的隐居生活。次句“谓宜隐者似无端”进一步强调了他的隐逸之选看似无迹可寻,实则出于内心的淡泊。

然而,诗人并未止于赞美他的隐居生活,而是通过“谁知天上为霖用,竟作人间出岫看”这两句,暗示李季可的才华如同天空的甘霖,虽未在朝廷显赫,但其智慧和能力如同山间云雾般终将显现出来,为世人所用。

“万里功名当进步,诸昆时节合弹冠”暗指李季可虽然未在官场有所作为,但时机成熟时,他的才能必定会得到认可,成就一番事业。最后一句“只因自得无心趣,三度归来现宰官”,点明李季可三次回归尘世担任官职并非有意追求,而是出于对国家和人民的无私贡献,体现了他的高尚情操和责任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隐逸生活为背景,赞扬了李季可的品格和才能,并预示着他未来可能的辉煌成就,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敬意。

收录诗词(368)

曹彦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 字:简甫
  • 号:昌谷
  • 籍贯: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
  • 生卒年:1157~1228

相关古诗词

仁季再赋亦再赋二首(其二)

何物清高称月台,雪天佳客照江梅。

谢家玉树庭前发,后土琼花岁里开。

朝日何郎吟未彻,晚风姑射宴方回。

横抛珠玉人间世,只恐花神驾鹤来。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仁季再赋亦再赋二首(其一)

昔年远访郁孤台,止渴曾询庾岭梅。

别后只从忙里过,到今多见旅中开。

是非汩没身添老,寒暑侵陵首屡回。

却忆故园松竹外,朔风吹雪亚枝来。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忆归口号(其一)

壮年梁父粗成吟,亦谓逢时可尽心。

过了许多空日月,得来轻弃旧山林。

平生简册心犹壮,晚岁规模力不任。

何事一来何事去,去来端的要知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忆归口号(其三)

漫说湖庄水与山,不因松菊便求閒。

月中休沐才三日,殿外经从仅百间。

但有心期思报主,苦无脚力强趋班。

得归便欲疏宾客,本意刘伶不闭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