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归口号(其三)

漫说湖庄水与山,不因松菊便求閒。

月中休沐才三日,殿外经从仅百间。

但有心期思报主,苦无脚力强趋班。

得归便欲疏宾客,本意刘伶不闭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别提湖庄山水美,松菊之间并非只为闲。
休假只有三天在月夜,宫殿之外的官员也仅有百间。
心中满是对君王的期待,无奈脚步无力常奔忙。
一旦归家就想要减少应酬,初衷如同刘伶不愿闭门谢客。

注释

漫说:别说。
湖庄:湖边的庄园。
水与山:山水景色。
不因:不是因为。
松菊:松树和菊花,象征隐逸生活。
便求閒:就追求闲适。
休沐:休假。
才三日:仅仅三天。
殿外:宫殿之外。
经从:官员。
仅百间:数量很少,大约一百间。
心期:内心期待。
思报主:想着报答君主。
苦无:可惜没有。
脚力:体力。
强趋班:勉强去履行职责。
得归:能够回家。
疏宾客:减少接待宾客。
本意:本来的想法。
刘伶:古代酒徒,这里指不愿受俗事打扰。
不闭关:不愿闭门自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彦约的《忆归口号(其三)》,通过描绘湖庄的宁静山水和诗人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仕途的感慨和个人志向。首句"漫说湖庄水与山",以湖光山色开篇,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不因松菊便求閒"则表明他并非单纯追求闲适,而是有所寄托。

接下来的两句"月中休沐才三日,殿外经从仅百间",描述了诗人忙碌的宫廷生活,即使是短暂的休假也显得珍贵,而所负责的事务范围有限,反映出官场的繁琐和局限。

"但有心期思报主"表达了诗人忠于职守,一心想要报效君主的决心,"苦无脚力强趋班"则流露出对频繁应酬和劳顿奔波的无奈。最后一句"得归便欲疏宾客,本意刘伶不闭关",借用刘伶不闭门以示自己即使归隐,也不会完全断绝与外界的交往,而是保持一定的开放态度,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对仕途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368)

曹彦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 字:简甫
  • 号:昌谷
  • 籍贯: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
  • 生卒年:1157~1228

相关古诗词

方孚若惠端溪砚

不宜磨墨谩论车,风字偏坳玉斗斜。

喜有山灵藏旧物,幻成蟾影照圆沙。

活鸲眼好童谣误,死马肝真帝语赊。

辜负海深天阔样,玉堂何似竹篱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见梅有感

莫把夭妍等重轻,赋成千韵况难名。

看来好处非因色,敢向春前似有情。

奈老不成三弄笛,济时还拟一杯羹。

清标实用何人可,只合差肩宋广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东庵新辟云栈

步出东门苇不航,以云名栈正相当。

地临空阔天成险,水到回旋石作梁。

万顷波涛一丘壑,百年官吏几循良。

古来勿剪甘棠意,此地风流未可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代送礼部杨侍郎帅江陵(其二)

慈恩一集成三纪,朝路相从不半年。

托荫身如松下草,愿交身已社中莲。

一时事体公轻重,到处参辰我后先。

折赠不须门外柳,病怀落寞正如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