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万绿平畦堆罢亚,门前看饮吴牛。

烟横雨直不曾休。水田凉处,人影澹于鸥。

泉韵泠泠高枕好,当时我记清游。

思量多半恨扁舟。五湖归梦,飞破稻香秋。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鉴赏

这首《临江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江南水乡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夏日稻田的景象与内心的情感巧妙融合。

首句“万绿平畦堆罢亚”,描绘了夏日稻田的广阔与生机,绿意盎然的稻田如同层层叠叠的绿色地毯,充满了生命力。“堆罢亚”则生动地表现了稻田的丰盈与饱满。接下来,“门前看饮吴牛”一句,通过观察耕作的牛在门前饮水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田园生活的和谐与宁静。

“烟横雨直不曾休”描绘了江南特有的烟雨天气,烟雾弥漫,雨水连绵不断,却并未让这景象显得沉闷,反而增添了几分朦胧之美。“水田凉处,人影澹于鸥”则将视线转向水田中的凉爽之地,人影在水中显得格外淡薄,仿佛与鸥鸟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氛围。

“泉韵泠泠高枕好,当时我记清游”两句,诗人借泉水的泠泠之声,表达了对清幽之游的怀念与向往。枕着清凉的泉水,仿佛能洗去尘世的烦恼,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

最后,“思量多半恨扁舟,五湖归梦,飞破稻香秋”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归隐的渴望。思量间,扁舟成为了一种象征,承载着诗人对五湖四海的向往和对稻香秋日的憧憬。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心灵深处那份宁静与自由的追求。

整首词通过对夏日稻田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充满意境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32)

刘嗣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一萼红.蔡浣霞《湖楼烟雨图卷》

倚楼窗。甚迢迢波影,绿到旧湖乡。

界白成烟,飘青作雨,抵他半幅潇湘。

知耐了、多番吟眺,只留双、冷眼付鸳鸯。

十二真珠,捲来天际,应怕思量。

我亦梦魂飞去,便山腰水尾,都是回肠。

鹭顶千丝,鸥心一点,等闲逗起凄凉。

拟准备、风前蓑笠,问故人、几个在渔庄。

空对桃花潭色,忆著汪郎。

形式: 词牌: 一萼红

翠楼吟.胡城东六安舟次得绝句四章,风格清绝,友人为写其意,余赋此词

雁外云浓,鸦边墨淡,秋光横抹林表。

长淮来短艇,消受得、白蘋风饱。共谁吟眺。

只一两三家,水回烟绕。柴门悄。

打鱼人去,钓丝空袅。谁料。

画里相寻,有荒汀断岸,写侬行藁。

旧游浑不是,早放鸭、船都归了。夕阳多少。

便红煞离亭,不成霜晓。伤怀抱。

凭君细看,鬓先君老。

形式: 词牌: 翠楼吟

百字令

旗亭烛短,向清尊照破、离愁千叠。

泥样心肠收拾尽,苦为闲云相忆。

柳絮谁家,桃花无主,不似春时节。

篆灰易冷,玉钗一夜敲折。

当日扇角题名,图中写艳,抵死禁离别。

应有东风知我恨,吹得鬓丝成雪。

堤月寻歌,桥霜约梦,沟水空消息。

钿筝何许,雁行三两难觅。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声声慢

桥霜断白,沟水馀红,分明影到秋边。

脉脉阑干,碧城十二遥连。

湘蛾倚残清晓,问人间、昨梦何年。

从头认,说黄絁,人道翠帔游仙。

记得宫莺啼处,尽垂杨、世界抱月飘烟。

山绿如眉,等闲吹堕楼前。

三生纵寻箫谱,怕东风、不暖瑶天。

重唤起,白门乌、飞上四弦。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