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山怀古

枕湖列层岑,葱郁聚云族。

出郭才三里,方舟渐通麓。

曾邀昔贤赏,名胜皆可录。

双峰夹亭榭,崇阜富杉竹。

我家世结邻,数椽依古木。

怀钦索遗址,半与松根伏。

碑缺篆无存,揣文须穆卜。

坡仙岂遂往,或寓幽人屋。

据梧缅高风,秋阴吹肃肃。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陈谦的《学士山怀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学士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学士的怀念与敬仰之情。

首句“枕湖列层岑,葱郁聚云族”,以“枕湖”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学士山依傍湖水,群峰耸立,云雾缭绕的壮丽景象,展现出山色的葱郁与云气的聚集,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接着,“出郭才三里,方舟渐通麓”,描述了从城市到学士山的距离不远,乘船便可直达山麓,进一步渲染了山的亲近与易达性。

“曾邀昔贤赏,名胜皆可录”,表达了学士山曾经是文人雅士聚会的地方,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和佳话,强调了其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

“双峰夹亭榭,崇阜富杉竹”,描绘了学士山上的自然风光,双峰之间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山峦上杉树竹林茂密,展现了山林的生机与和谐之美。

“我家世结邻,数椽依古木”,点明了诗人与学士山的深厚渊源,自家世代为邻,几间简陋的房屋依附在古老的树木旁,体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

“怀钦索遗址,半与松根伏”,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学士活动的遗址进行追寻,发现这些遗迹与松树根部交织在一起,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寓意着历史的痕迹与自然的融合。

“碑缺篆无存,揣文须穆卜”,指出山中碑文残缺不全,需要通过文字符号的解读来推测其内容,反映了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问题。

“坡仙岂遂往,或寓幽人屋”,借用苏东坡(坡仙)的典故,表达学士山可能曾是隐居之人的居所,暗含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最后,“据梧缅高风,秋阴吹肃肃”,诗人坐在梧桐树下,缅怀高洁的风范,感受到秋天的阴凉与肃穆,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追慕与敬仰。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不仅描绘了学士山的自然美景,更蕴含了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和对高尚人格的崇高敬意,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怀古之作。

收录诗词(10)

陈谦(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子吟

母爱儿,比瑶草,百花□头春浩浩,结绿悬黎总非宝。

朝居目前暮怀抱,顷刻相违作忧恼。

儿兮劝尔无出游,忍令母心日夜忧。

纫衣一针一度钩,针线不比心绸缪。

儿嬉斗草拈春缕,绿缛青葱不堪数。

楚人只解歌王孙,萋萋乃有子母恩。

徂徕松,淇园竹,人生长生胜他木,千年万年春草绿。

形式: 古风

过吴江

第四桥下风水恶,千斛舟中心骨惊。

蛟龙有时就庙食,鸿雁每岁不南征。

松江太湖会合地,暮雨寒涛交战声。

独客倚篷归叹息,崎岖世路何由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游虎丘次仲举韵

虎丘虎踞仍龙蟠,出郭先见翠巑岏。

金玉黄炉灰劫远,旃檀古林风雨寒。

僧来引绠动春涧,人醉拂花眠石坛。

为语金坡王学士,巨然曾画此山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梧桐月

琪树西风露井傍,镜寒移影度银床。

凤枝清切元疑昼,鹤梦凄凉不待霜。

点笔诗人题夜绿,知更宫女怨秋黄。

莫教一叶轻摇落,珍重千门被耿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