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陈谦的《学士山怀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学士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学士的怀念与敬仰之情。
首句“枕湖列层岑,葱郁聚云族”,以“枕湖”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学士山依傍湖水,群峰耸立,云雾缭绕的壮丽景象,展现出山色的葱郁与云气的聚集,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接着,“出郭才三里,方舟渐通麓”,描述了从城市到学士山的距离不远,乘船便可直达山麓,进一步渲染了山的亲近与易达性。
“曾邀昔贤赏,名胜皆可录”,表达了学士山曾经是文人雅士聚会的地方,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和佳话,强调了其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
“双峰夹亭榭,崇阜富杉竹”,描绘了学士山上的自然风光,双峰之间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山峦上杉树竹林茂密,展现了山林的生机与和谐之美。
“我家世结邻,数椽依古木”,点明了诗人与学士山的深厚渊源,自家世代为邻,几间简陋的房屋依附在古老的树木旁,体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
“怀钦索遗址,半与松根伏”,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学士活动的遗址进行追寻,发现这些遗迹与松树根部交织在一起,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寓意着历史的痕迹与自然的融合。
“碑缺篆无存,揣文须穆卜”,指出山中碑文残缺不全,需要通过文字符号的解读来推测其内容,反映了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问题。
“坡仙岂遂往,或寓幽人屋”,借用苏东坡(坡仙)的典故,表达学士山可能曾是隐居之人的居所,暗含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最后,“据梧缅高风,秋阴吹肃肃”,诗人坐在梧桐树下,缅怀高洁的风范,感受到秋天的阴凉与肃穆,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追慕与敬仰。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不仅描绘了学士山的自然美景,更蕴含了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和对高尚人格的崇高敬意,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怀古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