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题草屋三首(其三)

茅茨高几许,所愿避风寒。

雅称蓬为户,偏宜竹作冠。

自甘刍狗弃,人以卧龙看。

深感谷峰老,为予赋考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简陋的茅屋,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避风寒的实用性和自然和谐之美。首句“茅茨高几许,所愿避风寒”开门见山,点明了茅屋的用途和建造者的愿望,即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避风避寒之所。接着,“雅称蓬为户,偏宜竹作冠”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茅屋的门比作蓬草,屋顶的装饰比作竹冠,形象地表现了茅屋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以及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自甘刍狗弃,人以卧龙看”则进一步揭示了茅屋主人的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这种生活状态的赞赏和敬仰,将茅屋主人比作隐居的卧龙,暗含着对隐逸之士的推崇。最后,“深感谷峰老,为予赋考槃”一句,借山谷中的老树,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向往归隐生活的理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草屋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作为避风寒之所的功能性,更深刻地揭示了其背后蕴含的自然和谐、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和自然美的追求。

收录诗词(564)

杨巍(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日郊居二首(其一)

岭圃寡尘鞅,悽然秋日心。

呼僮移野菊,留客醉霜林。

落叶悲时序,浮名笑古今。

静言思化理,世虑尽销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秋日郊居二首(其二)

昨夜凉风至,转怜景物新。

已苏多病体,况复少烟尘。

岁稔登禾稼,秋高有蕨莼。

潇然无一事,犹念未归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登新兴里黄台

台起县中央,登临意独伤。

愁云连海暗,蔓草接天荒。

几里无鸡犬,迎冬见雪霜。

凭谁问民瘼,村落满斜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重过马谷山村

山村重到日,风景益堪亲。

家远惟宜病,境幽岂避人。

云开山洞晓,水漫九河春。

投老此中得,当年枉问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