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山晓望

角逐东来几巨鳌,化为奠位两山高。

江枫作意红千叠,野水何心绿一遭。

露洗松巅沈晓籁,霜明天际察秋毫。

会须竹院求馀地,岁晚安閒读楚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众多巨鳌争斗东来,化作两座山峰高耸。
江边枫树刻意展示千重红叶,野外溪水无意间染成一片绿色。
晨露洗净了松尖的乐音,秋霜清晰映照出天边的细微。
我将寻找竹林中的空地,晚年宁静时阅读楚辞诗篇。

注释

角逐:争斗,竞争。
巨鳌:神话中的大龟或海龟,象征力量和长寿。
化为:转变成。
奠位:确立位置,比喻建立功业。
江枫:江边的枫树。
红千叠:形容枫叶层层叠叠的红色。
野水:野外的溪流。
露洗:清晨的露水洗涤。
沈晓籁:沉睡的早晨乐音。
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最细小的毛,比喻极微小的事物。
竹院:竹林环绕的庭院。
岁晚:晚年,老年。
楚骚:指《楚辞》中的诗歌,如《离骚》,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感。

鉴赏

这首诗名为《巾山晓望》,作者是宋代诗人岳甫。诗中描绘了清晨登高远望巾山的景象,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观与宁静。

首句“角逐东来几巨鳌”运用奇特的想象,将山峰比作争斗中的巨鳌,形象地表现出山势的雄浑。次句“化为奠位两山高”进一步强调了山峰的崇高地位,仿佛它们是天地之间的支柱。

“江枫作意红千叠”描绘了江边枫树在晨光中的红叶如重重叠叠的锦缎,色彩鲜明,富有生机。而“野水何心绿一遭”则反问江水为何仅此一次泛绿,暗示季节更替,增添了时光流转的感慨。

“露洗松巅沈晓籁,霜明天际察秋毫”两句通过描绘露珠洗净松林的静谧和霜降后的清晰视野,传达出早晨的清新与宁静,以及对细微事物的敏锐观察。

最后,“会须竹院求馀地,岁晚安閒读楚骚”表达了诗人渴望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一处宁静之地,晚年时可以悠闲地阅读古代经典,如屈原的《楚辞》,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文化的热爱。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巾山的景色,寓含哲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4)

岳甫(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大用。岳飞之孙,岳云的长子,1183年(孝宗淳熙十年),知池州。1185年(淳熙十二年),提举浙东常平。1186年(淳熙十三年),以朝奉郎知台州兼提举本路常平茶盐,寻移知庆元府兼主管沿海制置司公事。1188年(淳熙十五年)除尚书左司郎官,累官至吏部尚书。《全宋词》存其词两首

  • 字:葆真
  • 号:周伯
  • 籍贯:相州汤阴(今河南)
  • 生卒年:1137—1204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

鲁口天下壮,襟楚带三吴。

山川表里营垒,屯列拱神都。

鹦鹉洲前处士,黄鹤楼中仙客,拍手试招呼。

莫诵昔人句,不食武昌鱼。望樊冈,过赤壁,想雄图。

寂寥霸气,应笑当日阿瞒疏。

收拾周黄策略,成就孙刘基业,未信赏音无。

我醉君起舞,明日隔江湖。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满江红.甫敬赋满江红,敬祝百千遐算,甫再拜

碧海迢遥,曾窥见、赤城楼堞。

因傲睨尘寰,犹带凭虚仙骨。

武库胸中兵十万,文场笔阵诗千百。

记向来、小试听胪传,居前列。世间事,都未说。

亲为大,官毫末。况诸郎钟庆,夙龄英发。

银菟颁符方易地,金銮寓直行趋阙。

更相期、尽节早归来,传丹诀。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九月八日桐川道中二绝(其一)

断云轻素抹山腰,山下人家野水桥。

小队旌旗空猎猎,不教閒趁酒旗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九月八日桐川道中二绝(其二)

依稀九日明朝是,三径情知不到家。

随分秋光关节物,桐川道上看黄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