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大雨

西风响树声颾颾,暮云势作蛟龙逃。

玄冥夜半挽银汉,翻写到地奔惊涛。

万声传空震且怒,草木股慄皆悲号。

吾闻闵民望岁者,辛勤必与丰年遭。

即今麦孕苗欲秀,得失相去悬秋毫。

沛然一雨决丰歉,谁谓天鉴徒高高。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翻译

秋风吹过,树叶发出沙沙声,傍晚的云彩像蛟龙般疾驰而逃。
深夜的寒气仿佛拉扯着银河,倾泻而下,化作汹涌的波涛。
万千声音在空中回荡,充满愤怒和悲伤,连草木也为之颤抖哀鸣。
我听说,忧虑民生的人期盼丰收,他们的辛勤劳作定会换来丰年的回报。
如今麦苗即将抽穗,胜败之差微乎其微,就像秋天的毫毛。
一场大雨足以决定丰歉,谁能说上天的公正只是虚有其表呢?

注释

西风:秋风。
颾颾:形容风声。
暮云:傍晚的云彩。
玄冥:指深秋或冬季,也象征北方神。
银汉:银河。
沛然:充沛的样子。
丰歉:丰收与歉收。
天鉴:上天的审视或公正。

鉴赏

这首宋诗《夏夜大雨》通过描绘夏日风雨交加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廖行之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丰收的期盼。首句“西风响树声颾颾”以生动的拟声词描绘了强劲的西风吹过树林,发出飒飒声响。接着,“暮云势作蛟龙逃”形象地刻画了乌云疾驰,仿佛蛟龙般逃离天空,预示着暴雨将至。

“玄冥夜半挽银汉”中的“玄冥”象征着黑夜和寒冬,诗人用其形容雨势汹涌,如同天河倾泻。“翻写到地奔惊涛”进一步描绘雨点落地如惊涛骇浪,气势磅礴。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象,传达出强烈的震撼力和动态感。

“万声传空震且怒,草木股慄皆悲号”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风雨和草木以情感,表达出风雨的狂暴和万物的惊恐。诗人借此寓言,暗示百姓在艰难岁月中的无奈和期待。

最后两句“吾闻闵民望岁者,辛勤必与丰年遭”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他们期待着丰年的到来。而“即今麦孕苗欲秀,得失相去悬秋毫”则揭示了此刻麦苗的成长正处于关键阶段,一场大雨可能决定一年的收成。

结尾“沛然一雨决丰歉,谁谓天鉴徒高高”直抒胸臆,期盼上天能普降甘霖,以满足百姓的期望,同时也批评那些认为天意不可测的人。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富有哲理,体现了宋代理性与人文关怀的结合。

收录诗词(451)

廖行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 字:天民
  • 号:省斋
  • 籍贯: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
  • 生卒年:1137~1189

相关古诗词

挽刘监庙

去岁与君别,高谈气如虹。

酒酣出三诗,遗我意何穷。

归涂度黄花,偶遇衡人东。

问君无恙否,报言近已终。

闻之骇且疑,期君后凋松。

分携数月耳,鸡年何遽逢。

还家仅弛担,走哭悲填胸。

夫君乡评高,孝友古人同。

一第晚乃得,权门肯投踪。

暂出不少留,翩翩若冥鸿。

力学老不倦,进得新有功。

惜哉干国资,已矣浮云空。

最怜亲白发,行路为惨容。

赖是有子贤,接踵翔蟾宫。

朝来哀笳发,湘江雨濛濛。

月岭挂寒斗,霜林号凄风。

斯人重难见,夜台情得通。

形式: 古风

海棠

暖日烘晴二月天,万丝垂舞竞春妍。

谁移西蜀寸根远,独领东风一笑嫣。

醉脸凝脂朝过雨,红妆照烛夜笼烟。

漫山百卉空粗俗,知是流霞第一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寄舅氏

北山结斋处,爽垲非嚣尘。

开轩寻丈间,四座情訚訚。

君无挟长态,我亦忘等伦。

终朝究道艺,得趣何其真。

一从分携去,声迹如参辰。

相望远十舍,诲席无由亲。

秋高鳌峰秀,得助尤清新。

明珠不分锡,何以慰吾贫。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萍乡道中

萍实乡中雨初歇,野溪流水奔惊湍。

蚕功欲登蚕妇急,春阴已浓春事阑。

飞绵漫空白雪舞,叠巘插汉青螺攒。

家山归去此无几,眼底已作潇湘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