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白头书生南国贤,读书万卷夜忘眠。
陋巷箪瓢未曾饱,苦心独行竟谁怜。
翻经遍穷十二等,陈力夐过三千年。
莫笑青袍学士老,太平能颂连中弦。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南国的白发书生,他饱读万卷之书,夜晚仍难以入眠,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尽管生活简朴,居于陋巷,餐食仅是箪瓢,但他从未满足于物质的贫乏,而是以苦心独行的精神追求学问的深邃。他翻阅经典,穷尽十二部经书,其学术能力超越了三千年历史中的学者。诗中对这位书生的描述充满了敬意,即便他身着青袍,年岁已老,但他的才华和对国家的贡献依然被歌颂,能够与时代的主旋律共鸣。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书生坚韧不拔的求知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不详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重阳去寥落,小雪碧苍茫。
兽起骇枯草,鸟归横夕阳。
薄云低引白,衰菊暗消黄。
伫立何为久,怆人非故乡。
幽寻古城上,秋景日悽悽。
落照映原没,阴虫当路啼。
隋宫变芜蔓,楚分失端倪。
自是伤亡国,非关醉眼迷。
春草忽更绿,荒城阴雾滋。
风存鲍昭赋,秋益宋生悲。
慨想秦兵出,传闻羽檄驰。
江湖岁将晚,空羡逐鸱夷。
闰馀时侯早,夏晚似新秋。
月出空堂静,蝉鸣深树幽。
健逢鹰学习,喜见火倾流。
早晚凉飙起,重修白罽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