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头陀独宿寺西峰,百尺禅庵半夜钟。
烟月苍苍风瑟瑟,更无杂树对山松。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独宿寺庙的宁静图景,透露出诗人对佛教禅修生活的向往与欣赏。"头陀独宿寺西峰"一句直接设定了场景,头陀指的是佛教中的苦行者,他们常居住在山野之中,以苦为乐。这位头陀独自一人住在远离尘世的寺庙西边的高峰上,显得孤寂而又超然。
"百尺禅庵半夜钟"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与神圣。百尺禅庵是专门用来打坐冥想的场所,而在深夜里响起的钟声,不仅是时间的标志,更是心灵觉醒的召唤。
"烟月苍苍风瑟瑟"则描绘了一种意境。这里的“烟”可能指的是山间的薄雾或是远方飘来的香气,而“月”则是在夜空中静静悬挂的明亮之物,共同营造出一种淡远而神秘的氛围。“风瑟瑟”则传递了一种微妙的凉意和声音。
"更无杂树对山松"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净环境的追求。没有其他杂乱的树木,只有山松陪伴着那位头陀,这既是对自然景物的选择,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简单、纯粹生活态度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意境交融,展现了诗人深夜独处时的心灵世界,以及他对于佛法修行和清净生活的一种美好憧憬。
不详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人各有所好,物固无常宜。
谁谓尔能舞,不如闲立时。
慵游懒出门多掩,纵暂逢迎不下堂。
不是向人情渐薄,病宜閒静老宜藏。
悔别故山远,愁行归路迟。
云峰杂满眼,不当隐沦时。
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