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居士示疾毗耶离城(其三)

元是黄梅旧日僧,事师年老气弥增。

翻身飏下栽松钁,转步来分照世灯。

皮袋假于溪畔女,衣盂付与岭南能。

佳声籍籍能长久,雨过淮山碧万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原本是一位黄梅寺的老僧人,随着年岁增长对师尊的敬仰更甚。
他翻身跃起,手持种树的铲子,每一步都如同照亮世界的明灯。
他的皮袋借给了溪边的女子,衣物和饭盂则托付给岭南有能耐的人。
他的善名流传甚广,希望这份美名能长久留存,就像雨后淮山翠绿万重。

注释

元:原来的。
是:动词,表示判断。
黄梅:地名,指黄梅县或黄梅寺。
旧日:过去的。
僧:出家人,僧侣。
事师:侍奉老师。
年老:年纪大。
气弥增:敬意更加深厚。
翻身:转身。
飏下:挥舞着落下。
栽松钁:种松的铲子。
转步:迈步。
照世灯:比喻照亮世界的心灵之光。
皮袋:僧人的包裹。
假于:借给。
溪畔女:溪边的女子。
衣盂:衣物和盛饭的器皿。
付与:交付。
岭南:南方地区,这里泛指。
佳声:美好的名声。
籍籍:形容名声显著。
能长久:能够持久。
雨过:雨后。
淮山:淮河两岸的山。
碧万层:翠绿的层层叠叠。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道济所作的《维摩居士示疾毗耶离城》系列诗中的第三首。诗人以维摩居士自比,表达了对佛法修行的执着和对后世的期许。

首句“元是黄梅旧日僧”,诗人自称曾是黄梅派禅宗的僧侣,暗示自己深厚的佛教背景和修行经历。次句“事师年老气弥增”则强调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佛法的追求和精神力量反而更加深厚。

第三句“翻身飏下栽松钁”,通过比喻,描述自己如同禅修者般,即使在疾病中也能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像挥动栽松的锄头一样坚定。第四句“转步来分照世灯”,进一步比喻自己的智慧和佛法如明灯,照亮世间。

第五、六句“皮袋假于溪畔女,衣盂付与岭南能”,形象地表达出将自己简朴的生活用品托付给他人,象征着放下自我,将修行的精神传递给有缘之人。

最后两句“佳声籍籍能长久,雨过淮山碧万层”,寓意美好的佛法教诲将流传久远,如同雨过之后,淮山青翠万重,生机勃勃。整首诗寓言丰富,体现了诗人对佛法传播和自身修行的坚定信念。

收录诗词(52)

释道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与张提点共饮席间作

每日终朝醉似泥,未尝一日不昏迷。

细君发怒将言骂,道是人间吃酒儿。

莫要管,你休痴,人生能有几多时。

杜康曾唱莲花落,刘伶好饮舞啰哩,陶渊明赏菊醉东篱。

今日皆归去,留得好名儿。

形式: 古风

与沈五官李提点饮酒席间作七首(其七)

昔我父娘作此态,生我这个臭皮袋。

我心不比父娘心,我心除酒都不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队]韵

与沈五官李提点饮酒席间作七首(其四)

自来酒量无拘管,惟有穷坑填不满。

要同毕卓卧缸边,告君再觅三十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旱]韵

与沈五官李提点饮酒席间作七首(其三)

昔日曾闻李谪仙,饮酒一斗诗百篇。

感君慨赐无悭吝,贫衲何尝出口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