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河曲二首(其一)

椎髻使来交趾国,橐驼车宿李陵台。

遥闻彻夜铃声过,知进六宫瓜果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贡师泰的《滦河曲二首(其一)》描绘了边塞景象与宫廷生活的一幅生动画面。诗中运用了“椎髻”、“交趾国”、“橐驼车”、“李陵台”、“铃声”和“六宫瓜果”等意象,展现了边疆与宫廷的不同风貌。

“椎髻使来交趾国”,开篇即以“椎髻”这一少数民族特有的发型,暗示使者来自遥远的南方边疆地区,交趾国,一个古代的南越国,这里通过“使来”二字,既表现了边疆与中原的联系,也暗含了边防的重要性。

“橐驼车宿李陵台”,“橐驼车”指的是载有骆驼的车辆,这里用来形容运输物资的场景,而“李陵台”则是一个历史遗迹,此处用以象征边关的雄伟与历史的厚重。这两句诗通过交通工具的描述,展现了边塞的壮阔与历史的沉淀。

“遥闻彻夜铃声过”,“遥闻”二字,表现出诗人对远方声音的感知,而“彻夜铃声”则营造了一种夜晚边关警戒的氛围,铃声的连续不断,不仅体现了边防的严格,也暗示了边疆的不平静。

“知进六宫瓜果回”,“六宫”指的是皇宫中的六个宫殿,这里用以泛指整个宫廷。诗句通过“瓜果回”这一细节,描绘了宫廷内生活的一幕,可能是在庆祝某种节日或仪式之后,宫廷内充满了欢庆的气氛。这一句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从边疆的紧张与肃穆,转到了宫廷的热闹与喜庆。

整首诗通过这些意象的巧妙运用,不仅展现了边疆与宫廷的不同面貌,也反映了作者对边防与宫廷生活的深刻洞察与细腻描绘。

收录诗词(181)

贡师泰(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贡奎子。国子生。泰定帝泰定四年授从仕郎、太和州判官。累除绍兴路总管府推官,郡有疑狱,悉为详谳而剖决之,治行为诸郡最。惠宗至正十四年,为吏部侍郎。时江淮兵起,京师缺粮。师泰至浙西籴粮百万石给京师。迁兵部侍郎。旋为平江路总管。十五年,张士诚破平江,师泰逃匿海滨。士诚降元,出任两浙都转运盐使。二十二年,召为秘书卿,道卒。工诗文。有《玩斋集》

  • 字:泰甫
  • 号:玩斋
  • 籍贯:元宁国府宣城
  • 生卒年:1298—1362

相关古诗词

滦河曲二首(其二)

白沙冈头齐下马,为拾阏支八宝鞭。

忽见草间长十八,众人分插帽檐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水仙二首(其一)

太液池边雪始乾,晓妆初试佩珊珊。

帘钩欲下东风细,犹梦珠宫扇影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水仙二首(其二)

十二瑶台风露寒,银河澹澹月团团。

龙宫自与尘凡隔,别有铢衣白玉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重过丹阳寄钱成夫

青山西去水东流,两岸飞花送客舟。

何事阊门行一月,不能三日到宣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