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雨吟十首呈同官诸丈(其一)

旧雨连今雨,南鸠唤北鸠。

声声肠寸断,点点泪交流。

历耳风来处,凝眸天尽头。

衷情如此苦,造物亦怜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过去的雨连着现在的雨,南飞的斑鸠呼唤北归的斑鸠。
一声声呼唤让人心碎,一行行泪水不断流淌。
风吹过耳边,目光凝视远方天际。
心中的情感如此痛苦,大自然是否也会怜悯呢?

注释

旧雨:过去的雨。
连:连续。
今雨:现在的雨。
南鸠:南飞的斑鸠。
唤:呼唤。
北鸠:北归的斑鸠。
声声:一声声。
肠寸断:心如刀割。
泪交流:泪水流淌。
历耳:吹过耳边。
凝眸:凝视。
天尽头:远方天际。
衷情:内心的情感。
造物:大自然。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对远方亲人或故人深切思念之情的诗句。诗人通过描绘连绵细雨和南北鸣叫的鸠鸟,传达了自己内心的忧伤与哀怨。

“旧雨连今雨”表明这场雨像是连接着过去和现在,延续着不尽的思念。接着,“南鸠唤北鸠”,则通过鸣叫声相呼应的鸟儿,暗示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情。

“声声肠寸断”强调了每一次声音都如同割裂心肠般的痛苦,而“点点泪交流”则直接表达了思念之中的哀伤与眼泪。这里的“肠寸断”和“泪交流”,都是形容思念之深,情感之强烈。

“历耳风来处,凝眸天尽头”则是说诗人在风中聆听着远方的声音,目光所及之处,是心灵的极限。在这里,“风来处”象征着来自远方的情思,而“凝眸天尽头”,则表达了望眼欲穿的心情。

最后,“衷情如此苦,造物亦怜不”这两句诗,直接抒发了内心的痛苦与悲哀,以及对命运安排的无奈。这里的“衷情如此苦”深化了前文的情感表达,而“造物亦怜不”,则是诗人对天地间造物主宰力量的一种无力感和哀叹。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又复杂的思念之情,是一篇极富表现力的抒情佳作。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苦雨吟十首呈同官诸丈(其四)

早晚遣长须,行田西北隅。

稻禾都旺否,庐舍莫淹无。

高仰为何碶,低洼是某都。

水痕如退落,分寸要相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苦雨吟十首呈同官诸丈(其七)

海乡多下田,潢潦易缠绵。

云脚晚希露,天心朝望穿。

壤蚯方恶出,穴蚁又忧迁。

翻覆阴晴證,愁肠日几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苦雨吟十首呈同官诸丈(其五)

正直三神列,慈悲一佛尊。

须知真实念,是谓吉祥门。

巨浸旋归壑,顽云渐散屯。

更凭驱日驭,挥霍照乾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苦雨吟十首呈同官诸丈(其六)

田官决水归,喜若溃重围。

晚种禾头出,新耘稻本肥。

已如云气勃,只恨日光稀。

安得驱夸父,搪开万里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