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兴

莽莽榛芜路,蚩蚩鱼肉民。

乾坤几逐鹿,今古一伤麟。

眼底人间世,胸中物外春。

江山满花柳,无负百年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野兴》由元代诗人刘因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象与社会现实的对比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情感。

首联“莽莽榛芜路,蚩蚩鱼肉民”,以“莽莽榛芜”形容道路的荒凉,象征着社会的动荡与混乱;“蚩蚩鱼肉民”则以“蚩蚩”形容百姓的愚昧无知,比喻他们如同鱼肉般被权贵任意宰割。这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颔联“乾坤几逐鹿,今古一伤麟”,运用“逐鹿”和“伤麟”的典故,前者出自《左传》,比喻争夺权力的激烈斗争;后者出自《庄子》,指珍贵而稀有的麒麟受到伤害,象征着道德沦丧与文明衰败。这两句将历史的变迁与道德的沦丧联系起来,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忧虑。

颈联“眼底人间世,胸中物外春”,诗人从眼前的现实转向内心的超脱,眼中看到的是人间的苦难与纷扰,但心中却能感受到超越物质的春天般的温暖与希望,体现了诗人虽身处乱世,仍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尾联“江山满花柳,无负百年身”,以“江山满花柳”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画面,象征着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即使在艰难困苦中,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好与幸福。同时,“无负百年身”表达了诗人不虚度此生,要积极面对生活,追求内心真正的满足与快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洞察与思考,以及在困境中保持乐观与希望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272)

刘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初名骃,字梦骥。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建祠堂

  • 字:梦吉
  • 号:静修
  • 籍贯: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
  • 生卒年:1249~1293

相关古诗词

山中忆故人

故人南郡去,消息久无闻。

瑶草正堪种,白云谁共分?

屋梁惊落月,鹏翼赋垂云。

岁暮一尊酒,高歌如见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送友生

无人慰幽独,之子罢登临。

野鹤笼中态,翔鸿天外音。

吾儒关世运,晚节见初心。

有问山间事,白云今更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郭判官按察广右

谢病三公掾,分司五岭南。

柱山天下秀,宪府百僚参。

夜泊防风浪,晨征避瘴岚。

遥知慈母念,先汝过湘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

送仲常游北岳

大茂玄都閟,他山拱万灵。

风霆凛神化,河海尽襟形。

昴毕空留影,幽并未了青。

追封王制变,僭祀世尘腥。

礼乐心虽切,烟霞骨有铭。

长怀七十户,为我谢仙扃。

形式: 排律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