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野兴》由元代诗人刘因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象与社会现实的对比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情感。
首联“莽莽榛芜路,蚩蚩鱼肉民”,以“莽莽榛芜”形容道路的荒凉,象征着社会的动荡与混乱;“蚩蚩鱼肉民”则以“蚩蚩”形容百姓的愚昧无知,比喻他们如同鱼肉般被权贵任意宰割。这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颔联“乾坤几逐鹿,今古一伤麟”,运用“逐鹿”和“伤麟”的典故,前者出自《左传》,比喻争夺权力的激烈斗争;后者出自《庄子》,指珍贵而稀有的麒麟受到伤害,象征着道德沦丧与文明衰败。这两句将历史的变迁与道德的沦丧联系起来,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忧虑。
颈联“眼底人间世,胸中物外春”,诗人从眼前的现实转向内心的超脱,眼中看到的是人间的苦难与纷扰,但心中却能感受到超越物质的春天般的温暖与希望,体现了诗人虽身处乱世,仍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尾联“江山满花柳,无负百年身”,以“江山满花柳”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画面,象征着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即使在艰难困苦中,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好与幸福。同时,“无负百年身”表达了诗人不虚度此生,要积极面对生活,追求内心真正的满足与快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洞察与思考,以及在困境中保持乐观与希望的人生态度。